[发明专利]大米草泥下剪除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2363.3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7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尤民生;张家寿;曾兆华;林瀚;游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宁德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21/02 | 分类号: | A01M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米 草泥下 剪除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米草泥下剪除机,属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米草(Spartina)是禾本科米草属几种植物的总称。我国米草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ard)、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oides(L.)Roth)、狐米草(Spartina patens(Aiton)Muhl.)等。大米草、互花米草是我国60-80年代分别从英美等国引进的用于保护滩涂的植物。30多年来,经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繁殖扩散,在我国北起辽宁锦西县、南到广东电白共80多个县(市)的沿海海滩上均有生长。米草的引进和大面积种植对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带来了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近年来,米草在一些地方也变成了害草,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危害。大面积、高密度的米草沿海经济和生态带来了巨大灾难。主要表现在:1)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使沿海养殖贝类、蟹类、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窒息死亡;2)与海带、紫菜等争夺营养,使其产量逐年下降;3)堵塞航道,影响各类船只出港,给海上渔业、运输业甚至国防(潜在危害极大)等带来不便;4)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5)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海滩上大片红树林消失,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2003年互花米草被列入了国家环保局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名单中。作为国际公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其控制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
物理或机械方法作为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式,在国内外均有实施,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拔除、翻耕、遮盖、水淹、火烧、割除和碾压等,但是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因此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对米草防除的研究成果,在每年春末(5月)开始,采用泥下(5-10厘米)刈割的方法可一次性有效控制米草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复生率低、治理区无污染、节约治理成本、明显提高治理工程进度和整体效益的优点,解决了长期以来米草药物治理污染难以控制、滩涂行走不便,人工割除耗时耗力易复生、治理成本极高难以大面积推广的难题,为实现机械化大规模治理米草提供了的理想实用的机械设备。也可应用于我国南北地区海洋滩涂或河流冲击淤地的有此类要求的植物治理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米草泥下根茎部分的轻便剪除机械,根据福建农科院对大米草生长的研究成果,在每年4-7月期间,采用本机切断大米草泥下5-8CM的茎部生产点组织,使大米草枯萎死亡。具有安全可靠、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治理复生率低、治理区无污染、节约治理成本、明显提高治理工程进度和整体效益的优点,解决了长期以来大米草药物治理污染难以控制、滩涂行走不便,人工割除耗时耗力易复生、治理成本极高难以大面积推广的难题,为实现机械化大规模治理大米草提供了的理想实用的机械设备。也可应用于我国南北地区海洋滩涂或河流冲击淤地的有此类要求的植物治理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宁德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宁德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焦炭劣化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致动器元件的微流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