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1601.9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丁三郎;张春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三郎;张春惠 |
主分类号: | F16C29/06 | 分类号: | F16C29/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机构,特别是指一种可依照轨道的形式设计一种以非线性螺杆、非轴承装置而其构件简单可往复滑移的运动机构,其可以在轨道上平顺地滑动移位。
背景技术
习用的装置在呈中空板状的轨道内的滑动件,其目的在于将组设在滑动件上的物件(或架杆)等可以依照轨道的设置路径作往复移位的动作,可以组构成一设置在地面上的伸缩车架、或是在货车车斗上的伸缩遮棚,提供遮风挡雨保护车架(或棚架)内物件的作用,而车架(或棚架)又可以适时地伸展拉出或是缩回折收,达到不占空间的功效,因此被社会大众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然而,装置在轨道内的滑动件,一般最常使用的是轴承与线性螺杆等,因为线性螺杆必须配合轨道设置路径的长短,截取同样的长度沿着轨道设置,所以较为麻烦费事;而以设置轴承的沿着轨道沟槽滑移的方式虽然构件较为简单而且组装方便,但是因为轴承为高成本零件,一旦其中的钢珠有任一损坏时,都必须整个换掉,造成使用者维护费用较高的弊端。
有鉴于前述分析,本发明人潜心研发另一种滑动机构,期望可以解决前述两种习用方式滑动件的弊端,提供另一种构件更简单、滑动更平稳且顺畅,而且无须高成本与高维护费用的滑动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机构,其结构简单,可平稳地、往复滑移,且无需高成本与高维护费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滑动机构,包括一轨道、一第一板件、一第二板件、若干滚体构件和一定位组件;轨道为中空板柱状,该轨道上端设一沟槽;第一板件的宽度大于沟槽的宽度,设置于轨道内部的沟槽下方,该第一板件设有成对的两组穿置孔洞;第二板件对应轨道外形且跨于轨道外部,该第二板件具有成对的两组穿置孔洞;各滚体构件由一主构件、一副构件以及复数滚柱所组成,该主构件与副构件分别夹组于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的上、下方,且一设置于主构件的容槽配合一位于副构件的槽孔而与二板件的穿置孔洞相通,构成一供各滚柱循环滚动的回路,且该滚柱接触轨道邻近沟槽部位的表面;定位组件由一尾端具有外螺纹的穿置杆及一螺帽组成,该穿置杆穿过两板件及轨道的沟槽而锁住螺帽,使两板件组装在轨道上定位。
上述主构件突伸有至少一扣勾,该扣勾穿过二板件穿置孔洞而插入一对应设置在副构件的扣孔中。
上述各滚柱两端往外分别突出一支轴,主构件在容槽侧边凹陷二对称且容纳支轴的支撑槽,而副构件在槽孔侧边凹陷二对称且容纳支轴的副支撑槽。
上述支轴的端部形成一大直径部,而支撑槽与副支撑槽分别形成一高阶部和一低阶部的机能形状。
上述支轴的端部形成一大直径的球端部,而支撑槽与副支撑槽分别具备一对应形状的弧面。
一种滑动机构,安装于一呈中空板柱状的轨道上,并可沿轨道上端中心所开设的沟槽滑动移位,包括一第一板件、一第二板件、若干滚体构件和一定位组件;第一板件的宽度大于轨道沟槽的宽度,设置于轨道内部沟槽的下方部位,该第一板件上还预设有成对的两组穿置孔洞;第二板件对应轨道的外形并跨放于轨道外部,该第二板件上也设有成对的两组穿置孔洞;各滚体构件均由一主构件、一副构件及容置于主构件所具有的容槽、副构件所具有的槽孔中的复数个滚珠体组成,各主、副构件呈一上一下夹组于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的方式,并配合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上的穿置孔洞,使主构件所具有的容槽、副构件所具有的槽孔连通,而供滚珠体在第一、二板件上构成一滚动回路,且各滚珠体的球体周缘与轨道沟槽两侧的顶、底面接触;定位组件包括一穿置杆和一螺帽,穿置杆的尾端设有一外螺纹,由轨道内部沟槽的下方穿过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并与螺帽配合锁持,将二板件组设于轨道沟槽上定位。
上述滚体构件的主构件中心内部具有一容槽,其两端则各具有一扣勾,分别穿过第一与第二板件的各组穿置孔洞后,而插入副构件两端所各具有的一扣孔而完成组合,该副构件中心具有的一槽孔与主构件的容槽则形成供滚珠体容置且可滚动自如的滚动回路。
上述组设于第一板件上的滚体构件的主、副构件均对应第一板件而设呈长矩形板片,设置于轨道的沟槽下方,而组设于第二板件上的滚体构件的主、副构件则对应第二板件的外形呈预定几何形状,而跨设于轨道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三郎;张春惠,未经丁三郎;张春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1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五倒档互锁机构的变速器
- 下一篇:汽油机多点自喷射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