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虫绿僵菌菌株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3950.6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4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康;殷幼平;谢宁;彭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P7/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地址: | 40003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虫 绿僵菌 菌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天牛幼虫具有高毒力的杀虫绿僵菌菌株,属于生物农药领域。
背景技术
真菌是植物害虫,病菌和害草的主要天敌,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真菌类生物农药的研发国际上已有许多成功的事例。在虫生真菌制剂方面,仅绿僵菌和白僵菌制剂国际上已经登记的产品有20多个,如澳大利亚Biogreen(2003)注册登记的“Green Guard”,用于防治草地蝗虫;美国(2003)公布完成防治蛴螬,蓟马,蜱等的绿僵菌F52颗粒剂等三种制剂以及孢子母药(1999)登记注册;重庆重大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2004,2008)完成杀蝗绿僵菌母药与油悬浮剂的农药正式登记注册,用于防治东亚飞蝗和草原蝗虫。
国内对真菌生防制剂的研究始于50年代,其中一些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如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在我国每年应用面积达几千万亩,我国研制的液固两相真菌孢子生产技术已经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国内已形成一批真菌杀虫剂研制单位和龙头企业,掌握了真菌生物制剂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方面成熟技术,可以胜任各种类型的真菌农药的研制与生产,为我国农林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优质产品和应用技术。
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昆虫,其生命周期较长,1至3年才能完成1世代;生活史隐蔽,自然控制作用较弱;寄主范围很广,危害多种农作物或林木花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我国南方地区的蔗根土天牛,对甘蔗的危害日趋严重,受害甘蔗一般减产12%-20%,重则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甘蔗生产及制糖业的发展。蔗根土天牛还可危害柑桔木薯,可造成整株死亡。双条杉天牛、星天牛、桑天牛等幼虫则钻蛀树干,引起树势衰弱,枝条折断,危害森林及经济林木。由于天牛幼虫蛀食树干活动隐蔽的特点或在地下根围活动的习性,天牛幼虫的防治难度非常大,至今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其长期大量使用既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还大量杀伤害虫天敌,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天牛防治需要安全有效,不杀伤非目标生物的生物农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自然感染的僵虫直接分离和土壤诱集法分离筛选的方法,获得了一种抗逆性强的高效杀虫绿僵菌菌株,利用该菌株生产的杀虫真菌制剂,能够大幅度提高对天牛类害虫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绿僵菌菌株已在北京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保藏日期是2007年12月14日,保藏号是CGMCC NO.2291;具体内容是:金龟子绿僵菌大孢变种CQMa117 Metarhiziumanisopliae var.majus.CQMa117,CGMCC NO.2291。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经过采集自然感病天牛僵虫(或用天牛在寄主根围土壤诱集感染天牛形成僵虫)→分离纯化菌株→毒力测定获得高毒力菌株→鉴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确定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培养特性→固体发酵配方优化→菌株发酵,干孢子粉收集纯化获得。
本发明通过采集自然感染僵虫和寄主根围土壤诱集法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对蔗根土天牛幼虫具有高毒力的金龟子绿僵菌大孢变种(Metarhiziumanisopliae var.majus)菌株CQMa117。室内多批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鳞翅目的菜青虫、鞘翅目的蔗根土天牛、双条杉天牛、桔褐天牛等天牛幼虫都有良好的侵染控制作用。该菌株具有生物活性高、生长迅速、抗杂菌污染、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进一步通过优化液固两相培养基配方和菌株生长产孢条件,大大提高菌株产孢能力。
一、菌株的鉴定
1.形态鉴定将分离到的CQMa117菌株接种在1/4SDAY平板培养基上,培养观察菌落形态特征,产孢特性等。结果显示在1/4SDA培养基上培养7d菌落初期白色茸状,产孢时橄榄绿色,自菌落中心由里向外长出成丛的绿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生或聚集或紧密排列,帚状分枝或轮生体。后期培养物菌落呈壳状。菌株可以在1/4SDA上28℃生长一周,直径达3.5cm;25~28℃菌落初期白色茸状,菌落产孢后暗绿色至深绿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聚集或紧密排列,帚状分支。由里向外生出中间密集,四周稀疏的丛状的暗绿色分生孢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3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