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茶未成熟胚再生胚状体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98400.X 申请日: 2009-05-12
公开(公告)号: CN101558743A 公开(公告)日: 2009-10-21
发明(设计)人: 李纪元;范正琪;李辛雷;田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继亮
地址: 311400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山茶 未成熟 再生 胚状体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山茶花组织培养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是一种山茶未成熟胚再生胚状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山茶花(Camellia)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木本花卉,其栽培历史悠久。常用的无性繁殖方法是扦插、分株和嫁接,由于山茶花是一种生长比较缓慢的植物,特别是一些名贵和优良品种,育性较差,种质资源缺乏,扦插时生根率极低,繁殖系数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大量繁殖山茶花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遗传转化技术突飞猛进,山茶花的组织培养为该方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组织培养中器官发生途径成苗较快,但生根较难,且遗传稳定性较差,而胚状体成苗途径中胚状体具有两极性结构,利用这一途径进行无性繁殖,繁殖速度快,遗传稳定性高,能克服器官发生途径生根难的问题。另外,诱导胚状体成苗,通过胚性细胞克隆,人工种子工厂化生产、突变体诱导筛选、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在红山茶、云南山茶花、油茶等山茶属植物的体细胞胚状体诱导有过报道,但再生率都较低,阻碍了下一步工作进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山茶花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困难的技术瓶颈,提供一种山茶未成熟胚再生胚状体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这种山茶未成熟胚再生胚状体的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山茶花未成熟果子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洗衣粉浸泡10分钟,自来水冲洗;然后转移到无菌超净台上去除果皮后,用体积比为75%乙醇表面消毒30秒,无菌水冲洗2遍,用重量比为0.1%的HgCl2中浸泡15——20分钟,无菌水冲洗5——6遍;

(2)将种子剥去内外种皮,去除胚根和胚芽,将子叶切成薄片,接种在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光强为2500~3000Lx,光照时间为12h/d,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16-BA+0.2mg·L-1NAA;

(3)将诱导的子叶形胚状体从母体上分离下来,接种在胚状体生长培养基上,胚状体生长培养基为MS+0.16-BA mg·L-1+0.01NAA mg·L-1+40g·L-1sugar,在苗高1-2厘米时移至1/2MS培养基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培养基配方简单,操作工艺简便,培养时间短,再生频率高,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山茶及实现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这种山茶未成熟胚再生胚状体的方法,材料为浙江红山茶8月未成熟果实。将采集的果实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洗衣粉浸泡10分钟,自来水冲洗。然后转移到无菌超净台上去除果皮后,用体积比为75%乙醇表面消毒30秒,无菌水冲洗2遍,用重量比为0.1%的HgCl2中浸泡15——20分钟,无菌水冲洗5——6遍。无菌条件下剥去种子外层种壳及内层种皮,取出具有两旁肥厚子叶的成熟种胚,子叶切成薄片,接种在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基为MS+1.0mg·L-16-BA+0.2mg·L-1NAA+40g·L-1sugar。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光强为2500~3000Lx,光照时间为12h/d。切成薄片的子叶在培养基上培养3天后,一些子叶开始变绿,一周后子叶表面凹凸不平,3-4周后表面形成乳黄色的颗粒状突起,在光照条件下慢慢变绿,40天以后小颗粒长成具有2片子叶状的胚状体。其再生频率达55%以上。

将胚状体从母体上分离下来,接种在胚状体生长培养基上,培养基为MS+0.16-BAmg·L-1+0.01NAA mg·L-1+40g·L-1sugar。在其上生长一周后,胚状体开始两极生长,两片叶子慢慢张大,根向下钻入培养基,并有很多须根长出。生长1周后苗高1-2厘米,移至1/2MS培养基上,苗可健壮生长,半月后小植株长至3-5厘米高,已有多片叶子,温室条件下锻炼一周左右,移栽入土。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84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