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掌子面强或极强岩爆防治开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8391.4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生;褚卫江;单治纲;周垂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F42D3/04;F42D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掌子面强 极强 防治 开挖 方法 | ||
1.一种掌子面极强岩爆防治开挖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
a、按照常规掏槽方案进行爆破孔布置和装药设计,在常规掌子面上开出V型掏槽(1),该掏槽最宽处距离开挖边线的距离为0.25-0.3倍的隧洞(3)直径,掏槽(1)最窄处距离开挖边线的距离为0.15-0.2倍的隧洞(3)直径;
b、在开设掏槽的掌子面上钻设掘进爆破孔和应力解除爆破孔(2),其中掘进爆破孔中的崩落爆破孔和光面爆破孔的布置参考常规的布置形式进行设计,应力解除爆破孔(2)有四列,对称均布于掏槽(1)两侧,距两侧壁开挖边线的距离分别为0.8-1.2m和1.8-2.2m,应力解除爆破孔(2)均倾向隧洞(3)轴线,其中距离侧壁较近的两列孔与隧洞轴线的夹角为15度,距离侧壁较远的两列孔与隧洞轴线的夹角为20度,所述应力解除爆破孔(2)的孔长较掘进进尺L长4-5m;
c、对于掘进爆破孔,按照常规形式进行装药,对于应力解除爆破孔(2),采用直径是32mm的孔,在距孔底部2-3m深埋范围装药;
d、依次起爆应力解除爆破孔(2)和掘进爆破孔;
e、出渣,并重复循环上述步骤直至开挖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掌子面极强岩爆防治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掏槽(1)最宽处距离开挖边线的距离为0.3倍的隧洞(3)直径,最窄处距离开挖边线的距离为0.15倍的隧洞(3)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掌子面极强岩爆防治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解除爆破孔(2)有四行、四列总共十六个,靠近隧洞(3)开挖两侧壁的两列孔距侧壁的距离为1m,靠近隧洞(3)轴线的两列孔距侧壁的距离为2m,孔长较掘进进尺长4.5m,采用直径是32mm的孔,在距孔底部2.5m深埋范围装药。
4.一种掌子面强岩爆防治开挖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
a、按照常规掏槽方案进行爆破孔布置和装药设计,在常规掌子面上开出V型掏槽(1),该掏槽最宽处距离开挖边线的距离为0.25-0.3倍的隧洞(3)直径,掏槽(1)最窄处距离开挖边线的距离为0.15-0.2倍的隧洞(3)直径;
b、在开设掏槽的掌子面上钻设掘进爆破孔和应力解除爆破孔(2),其中掘进爆破孔中的崩落爆破孔和光面爆破孔的布置参考常规的布置形式进行设计,应力解除爆破孔(2)有四列,对称均布于掏槽(1)两侧,距两侧壁开挖边线的距离分别为0.8-1.2m和1.8-2.2m,应力解除爆破孔(2)均倾向隧洞(3)轴线,其中距离侧壁较近的两列孔与隧洞轴线的夹角为15度,距离侧壁较远的两列孔与隧洞轴线的夹角为20度,所述应力解除爆破孔(2)的孔长较掘进进尺L长2.5-3.5m;
c、对于掘进爆破孔,按照常规形式进行装药,对于应力解除爆破孔(2),采用直径是32mm的孔,在距孔底部1-1.2m深埋范围装药;
d、依次起爆应力解除爆破孔(2)和掘进爆破孔;
e、出渣,并重复循环上述步骤直至开挖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掌子面强岩爆防治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掏槽(1)最宽处距离开挖边线的距离为0.3倍的隧洞(3)直径,最窄处距离开挖边线的距离为0.15倍的隧洞(3)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掌子面强岩爆防治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解除爆破孔(2)有四行、四列总共十六个,靠近隧洞(3)开挖两侧壁的两列孔距侧壁的距离为1m,靠近隧洞(3)轴线的两列孔距侧壁的距离为2m,孔长较掘进进尺长3m,采用直径是32mm的孔,在距孔底部1.1m深埋范围装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839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