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音频检测的自屏蔽式激振拾音一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7764.6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树亮;侯德鑫;杨遂军;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R1/00 | 分类号: | H04R1/00;H04R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音频 检测 屏蔽 式激振拾音 一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音频检测的自屏蔽式激振 拾音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音频检测法是对工件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的一种在线检测方法。而声音 的产生和拾取是检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工件内部缺陷音频检测的 拾音过程多为人工操作,即通过敲击工件产生的声音来识别内部缺陷。人工检 测法存在以下几点缺点:(1)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自动化程度低,测量 效率低;(2)人为因素干扰大,拾音效果差;(3)环境噪声干扰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音频检测的自屏蔽式激振拾音一体装置, 采用全封闭的结构对声音进行产生和拾取,代替了人工检测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激振板左上方开有多个拾音孔,右上方嵌入平板,激振板和压板之间用 两根拉杆连接,内装有隔音罩,隔音罩和激振板之间贴装隔音层,隔音层在对 应的激振板位置分别开有与拾音孔相同直径和相同个数的小孔,传声器通过传 声器固定板安装在传声器安装架上,传声器安装架底部装有调整垫,隔音罩靠 近激励板一端四周固定有带橡皮垫的夹紧块,夹紧块由安装架固定在面板上, 安装架和面板之间贴装减压垫。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1、屏蔽了环境噪声,隔音效果好。
2、采用结构简单的拾音装置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检测装置,提高了拾音精度 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压板,2.调整垫,3.传声器安装架,4.传声器固定板,5.拉杆,6.减 压垫,7.隔音层,8.传声器,9.夹紧块,10.激振板,11.安装架,12.隔音罩,13. 拾音孔,14.面板,15.平板,16.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在激振板10左上方开有多个拾音孔13,右上 方嵌入平板15,平板15采用特殊材质,可根据工件更换平板15,消除工件与 平板15撞击产生的噪声帮助得到更有效的激励声源。激振板10和压板1之间 用两根拉杆5连接,内装有隔音罩12,隔音罩12实现了声音采集机构与外界环 境的完全隔离,具有较好的紧固密封性。隔音罩12和激振板10之间贴装隔音 层7,有效消除外界环境引起的噪声,消除激振板10引起的振动。隔音层7在 对应的激振板10位置分别开有与拾音孔13相同直径和相同个数的小孔16,有 助于声音信号传送至声音采集机构内。传声器8通过传声器固定板4安装在传 声器安装架3上,传声器安装架3底部装有调整垫2,通过调整垫2可以调节传 声器8高度,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传声器8。隔音罩12靠近激励板10一端四周固 定有带橡皮垫的夹紧块9,夹紧块9由安装架11固定在面板上,安装架11和面 板14之间贴装减压垫6。减压垫6消除面板14引起的振动。可根据被检测工件 的特性更换激励板10。用装有橡胶垫的拉杆5紧固,可以避免激振板10振动干 扰声音采集机构的准确性。
所述的隔音罩12是一个整块隔音材料的隔音罩。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验开始前,激振板10与隔音罩12通过装有橡胶垫的拉杆5和压板1紧 固,用夹紧块9将隔音罩12和安装架11固定在一起,可用调整垫2调整传声 器安装架3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传声器。将自屏蔽式激励拾音一体装置通过 安装架11固定在面板14上。实验开始时,工件从自屏蔽式激振拾音一体装置 上方跌落,与激振板10撞击,撞击产生的声音信号通过拾音孔13传入隔音罩 12内,被传声器8采集,达到拾音的目的,拾取的声音信号导入到处理模块进 行处理。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 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7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