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球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7445.5 | 申请日: | 200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0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建峰 |
主分类号: | F16C11/06 | 分类号: | F16C11/0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0浙江省玉环县珠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转向部件,特 别是一种转向球头。
背景技术
转向球头是车辆转向机构的关键部件之一,但转向球头普遍 存在磨损快,使用寿命短的弊病。当其被磨损到一定程度时,球 头出现松动,转向机构摩擦噪声增大,并易引起方向盘抖动和车 辆摇摆,影响正常驾驶,此时就需要更换转向球头,这样就增加 了汽车维修成本。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种车用转向球 头【中国专利号:ZL200620045931.4;授权公告号:CN200961623Y】, 包括球壳、设置在球壳内的球头、与球头连为一体的球头销和设 置在球壳底部的封板,球壳内设有球座,球头套嵌在球座中,球 座和封板之间设有弹性件。这种结构虽然可能克服了球头出现松 动现象,但还是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由于本方案中的球头和球座 之间为球面接触,其接触面积大,在球头转到时,接触面不能得 到有效的润滑,使得球头和球座之间摩擦变大,于是便造成球头 和球座治安转到不灵活,磨损量变大,使用寿命大大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 球头与衬套上体和衬套下体之间的接触面润滑效果好,使得更不 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的转向球头。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向球头, 包括球壳和球头销,该球头销的一端位于球壳外,另一端位于球 壳内,在球壳内的一端具有球形的球头体,球壳内设有承载球头 体的衬套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下体将球壳分隔呈能存 储润滑油的上油仓和下油仓,上述的球头体设置在上油仓内,在 下油仓内设有其两端分别作用在衬套下体和球壳上的弹簧,在上 油仓和下油仓之间设有能让下油仓的润滑油进入到球头体和衬套 下体之间的进油通道,在球壳上设有将润滑油灌入到下油仓内的 进油结构。
本转向球头的球头体与衬套下体之间磨损后产生的间隙可以 通过弹簧自动的补偿到位。当行车到高低不平的路面时,由于车 体瞬间的压力大于弹簧的抗力,球头体和衬套下体的位置下移, 下油仓的空间变小,上油仓的空间变大,于是留在下油仓中的润 滑油通过进油通道注入到上油仓中对上油仓进行补油。如上油仓 中的润滑油已满,当球头体位置复位时,压力又把它挤回下油仓。 通过进油结构对壳体内腔进行第一次注润滑油和后期的不出润滑 油。
在上述的转向球头中,所述的进油通道包括设置在衬套下体 中部的连通上油仓和下油仓的通孔和设置在衬套下体周缘的若干 个缺口。通孔的一端口朝向球头体,另一端口朝向下油仓,轮滑 油可以依靠重力从球头体和衬套下体之间通过;润滑油也可以从 缺口中进入上油仓。
在上述的转向球头中,所述的上油仓内设有与球头体相匹配 的衬套上体,上述的球头体设置在衬套上体和衬套下体之间,在 所述的球头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凹槽,且该凹槽经过衬套上体和衬 套下体。衬套上体和衬套下体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即为 磨损之后自动补偿的空间位置,同时此间隙和球头体组成上油仓。 球头体外表面上的凹槽即穿过衬套上体和衬套下体,也穿过上油 仓,当球头在使用中摆动时,凹槽把润滑油自动带到衬套上体和 衬套下体与球头体的接触面上,从而产生润滑,减少球头体与衬 套上体和衬套下体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转向球头中,所述的凹槽呈环形,数量为两条,且 两条凹槽相交叉。环形的凹槽围绕贯穿整个球头体的表面,从而 大大的增加对接触面的送油量。
在上述的转向球头中,所述的进油结构包括与下油仓相连通 的进油嘴,在所述的进油嘴内设有单向阀。由于单向阀具有单向 结构,所以能够自动的防止壳体内润滑油外溢;此结构为一种优 选方案。进油结构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案实现,在进油嘴上连接 普通球阀,向壳体内加润滑油时打开球阀吗,其余时间均将球阀 关闭。
在上述的转向球头中,所述的凹槽的环形圆心偏离球头体的 球心,且凹槽的圆心位于球头体球心的下半部。
在上述的转向球头中,所述的衬套下体和衬套上体均采用金 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比塑料结实更耐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使 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建峰,未经郑建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74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