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桔子果酒的酿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5931.3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小华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0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桔子 果酒 酿造 方法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桔子果酒的酿造生产工艺。
2、背景技术
果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酒,但桔子果酒就没有像 其他水果酒一样,在市场上广泛流行。不能像葡萄酒一样深入人 心,为人们所追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桔子本身的结构和成份, 使得目前生产的桔子果酒存在着如下这些问题:(1)不易澄清; (2)易氧化,产生不良气味;(3)苦味重,难入口。
现有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
(1)澄清问题:在果汁里加胶酶,在酒里加蛋清、明胶或皂土 等澄清剂,把果汁加热到40℃以上,并要保持这个温度5-10小时。 在果汁和果酒里添加任何化学物质,都会影响酒的品质和口味。加温, 会使果汁的成份发生复杂的变化,维生素等有益成份被破坏,降低了 果汁的营养价值。
(2)易氧化,产生不良的气味: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 这个问题。
(3)苦味重:苦味主要来自桔子里的黄酮类和柠檬苦素,主要 存在于白皮层,种子等处,果汁中也有少量。现在有酶法脱苦;吸附 法脱苦等,但效果都不理想。
现有的技术还不能生产出色、香、味具佳,可以和优质葡萄酒媲 美的桔子果酒。
3、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1)在酿酒过程中不加果胶酶, 明胶等澄清剂,在常温下使酒自然澄清。(2)防止酒被氧化,使酒有 更好的香气。(3)减轻苦味:
(1)澄清问题:
在果汁发酵的时候,添加洗净晾干的枸杞,使果汁和枸杞混合酿 造。枸杞含糖量高,具有滋补和保健功能,是酿酒的好材料。它和桔 子相扶相承,使酒能在常温下自然地澄清。这样保证了果汁的纯正和 营养价值,为酿造高品质的酒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2)防止酒被氧化的问题
果汁在发酵的时候,它的成份变得非常复杂,而且是一个不断变 化的过程,有的成份在有空气和光照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氧化,产生 不好的气味,所以,在酿造过程中尽可能地使酒少接触空气和光照。 在陈酿和包装时要选用不透光的器皿,比如深色的玻璃瓶或陶瓷,并 且酒要装满桶。这样,既排除了和空气接触,又避免了光的照射,酒 就不容易被氧化。酒的香气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去苦味
选择含苦味物少的原料和品种,果实充分成熟,在加工过程中尽 量减少苦味物质的溶入。比如先去掉籽、白皮和瓤瓣壁,再榨汁;尽 量减少果汁与果浆的接触时间。就能使果汁里的苦味物质控制在比较 少的含量。
最近研究表明,苦味物质均有很好的生理活性,特别是具有抗癌 和防癌的作用,有抗氧化,防止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适量的苦味也可 使酒的口味醇厚,不单簿。因此,保持适量的苦味并非坏事。
4、具体实施法式
本发明,即一种桔子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是:桔子分选→清洗→ 去皮→破碎→果渣、果汁分离→发酵→过滤换桶→后发酵→换桶陈酿 →过滤→包装成品。
首先是选择好酿酒原材料,要求桔子充分成熟,含糖量高,含糖 量越高越有利酿造,酿造的酒,酒精度越高;含籽少,最好采用无籽 蜜桔;无腐烂变质,无病虫害等。最好在桔子的生产环节实行无公害 生产,保证果实的良好品质。
把分选好的桔子放入50-60℃左右的温水里浸泡5分钟,这样既 可以洗去桔皮上的残污、尘土、又可以使桔皮变软,容易去皮。因为 桔子加工都在冬季,气温比较低,加入桔子后,水的温度会很快降低。 最好把水的温度控制在中20-30℃左右,这样温水中的桔子温度也是 在25℃左右。去皮后果肉立即进行破碎。破碎的要求是尽量把果肉 打成果浆,而不要把籽打碎。把打好的果浆装入压滤机、压出果汁使 果汁和果渣分离。这样操作既简单快捷又能使桔籽、白皮、瓤瓣壁不 进入果汁里,减少了苦味物质进入果汁。果渣加酵母发酵用来蒸馏桔 子白酒。桔子白酒可以用来调配果酒。
酒母的备制,在发酵前,先要备制酒母,酒母的用量约10%左右, 制作比较简单。取一定量果汁(约为总发酵果汁量的10%左右)加入 0.1-0.15%的葡萄酒酵母,在15-25℃下,发酵两天,在它发酵最旺 盛的时候就可以作为酒母,直接加入果汁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小华,未经何小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5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KK-1特异性siRNA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 下一篇:新型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