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露井联采的L型开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3004.8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1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何富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C41/28 | 分类号: | E21C4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露井联采 开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层的开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露井联采的L型开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现有技术中,在由露天采矿转入井工采矿过程中,当开采水平矿层时,通过从露天境界与所述层状矿体的交界处沿着井工开采范围内的层状矿体布置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两端分别布置进风顺槽和回风顺槽;现有的布置方式由回采工作面以及连接回采工作面两端的进风顺槽和回风顺槽所形成的“U”布置。
在由露天采矿转入井工采矿过程中,当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矿层时,回采工作面两端分别布置进风顺槽和回风顺槽,对露头矿,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布置工作面,就会将露出地面的矿作为矿柱损失掉。
如图1、1a、2、2a、2b所示,从所述交界处沿着井工开采范围内的层状矿体布置工作面,其两端分别布置进风顺槽3和回风顺槽4,三者呈U型布置,如图1a所示,回采工作面内布置液压支架7和采矿设备6,当采矿设备6在回采工作面内进行采矿工作而将回采工作面整体向前移动时,已采工作面内的矸石8塌落下来由液压支架7支撑,以保持进风顺槽3、回采工作面2以及回风顺槽4始终连通。如图1所示,当回采工作面整体向前移动时,井工开采20与露天开采10之间形成的隔离矿柱5始终未被开采,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露井联采的L型开采方法,以利于从露天采矿转成井工采矿的采矿作业。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的露井联采的L型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现有的掘进形成进风顺槽、回采工作面和回风顺槽的开采方式改为掘进形成进风顺槽和回采工作面的开采方式;
将现有的进风顺槽、回采工作面和回风顺槽呈U型布置改为进风顺槽和回采工作面呈L型布置。
其中,所述进风顺槽与矿井的压入式通风系统连通,不再留设井工开采与露天开采之间的隔离矿柱。
其中,所述回采工作面是通过开掘开切眼的方式布置的。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的露井联采的L型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露天矿进行露天开采;
当露天采矿达到需要对层状矿体进行井工采矿的深度时,从露天境界与所述层状矿体的交界处开始对所述层状矿体进行井工壁式开采;
从所述交界处沿着井工开采范围内的层状矿体布置回采工作面,形成直接通向所述交界处的回采工作面;
所述回采工作面与进风顺槽连通,使得进风顺槽和回采工作面呈L型布置;
在回采工作面安装工作面液压支架和采矿设备。
其中,所述进风顺槽与矿井进风系统连通,使得来自矿井进风系统的风流流经所述进风顺槽、回采工作面和所述交界处直接排入大气中。
其中,在所述采矿设备采矿而导致所述回采工作面整体前移期间,所述回采工作面保持所述进风顺槽经由回采工作面连通所述交界处的状态。
其中,在采矿期间,所述采矿设备按照从所述交界处矿壁到进风顺槽侧矿壁的采矿方式开采矿层,从而形成新的连通交界处与进风顺槽的回采工作面。
其中,在采矿期间,所述采矿设备按照从进风顺槽侧矿壁到交界处矿壁的采矿方式开采矿层,从而形成新的连通进风顺槽与所述交界处的回采工作面。
其中,所述液压支架的一架或几架伸出所述交界处。
其中,所述矿层是煤层,以及所述采矿设备是采煤机。
较之现有的先露天采矿,然后再从地面通向井下的矿层进行开采方法,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简单易行、实用;
2、减少了掘进一条巷道的人工费用,并减少巷道掘进支护费用和减少掘进设备的投入费用;
3、由于不再留设井工开采20与露天开采10之间的隔离矿柱,因此能较大幅度提高矿资源回收率;
4、由于采用从矿井进风系统、进风顺槽、回采工作面到露天境界的压入式通风方式,有利于排放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露井联采的L型开采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露井联采的开采方法的示意图;
图1a是现有技术的从露天采矿转入井工采矿的回采工作面与进风巷、回风巷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按图1a所示的布置进行井工采矿的俯视图;
图2a是沿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2b是沿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露井联采的开采方法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从露天采矿转入井工采矿的回采工作面与进风巷的布置示意图;
图4是按图3a的布置进行井工采矿的俯视图;
图4a是沿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4b是沿图4中B-B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3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