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步行网建立方法及装置、路径搜索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8855.3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4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陆锋;于海璁;段滢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21/34 | 分类号: | G01C21/34;G01C21/26;G08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景平;逯长明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步行 建立 方法 装置 路径 搜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种出行模式的路径规划技术,特别是一种步行网建立方法及 装置,以及一种路径搜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涵盖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模式以及出租车、 自驾车、自行车、步行等个体交通模式。公众出行过程具有出行模式多样化和 出行路线个性化的特点。目前普及的地图网站和公众出行信息平台等应用系统 为用户提供了公交换乘、自驾车路线规划等服务,为公众出行提供了便利。但 这些应用系统为公众提供的出行路径规划方案存在下列问题:
(1)只支持单一交通模式路径规划
目前与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相关的商用系统只能提供静态交通环境下的公 交/地铁换乘或自驾车路径规划方案,路径规划只能在各自独立的单一模式上 进行(将公交和地铁混合为同一模式),无法获取满足用户特定出行标准的、 可能涉及多种交通模式的路径规划结果。
(2)公交换乘的步行引导过程缺乏可行性
步行过程一般不受导航路网行车方向性限制,也不受路况变化的影响。同 时,步行过程只能在人行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步行设施上进 行。而目前与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相关的商用系统提供的公交换乘路径规划服务 中,缺少从出发点到乘车站、中间换乘车站之间、下车站到目的地之间精确的 步行路径引导过程。目前的商用系统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简单告知用户 需要步行连接的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方位;二是在底层导航路网数据库上建 立有向拓扑关系,类似车载导航形式提供可通达的步行路径。这两种方法提供 给用户的步行指示都缺乏可行性。前者所提供的信息太模糊,不能用于精确的 步行引导过程,后者没有考虑步行网与底层车载导航路网之间可能存在的差 异,往往得到不实际的步行路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步行网建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提 供步行网的问题。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路径搜索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公共出 行服务平台无法提供包含有效步行的多模式多标准路径导航的问题,为公众出 行信息服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本发明提供一种步行网建立方法,包括:
在导航路网线数据集中提取出步行道;
建立步行设施点与步行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将步行设施由点抽象为弧段,生成跨街节点和跨街步行道;
利用所述跨街节点对所述跨街节点所在的原步行道进行分割,生成新的步 行道;
根据所述跨街节点对提取出的步行道、生成的新的步行道和生成的跨街步 行道间的连通关系进行重建,构成拓扑完整的步行网,所述步行网为无向网络。
优选地,所述在导航路网线数据集中提取步行道包括:
获取道路网车行道集R;
通过屏蔽道路网车行道集R中不允许步行通过的车行道,得到步行道集合 R′。
优选地,所述建立步行设施点与步行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对每一个步行设施点i,根据步行设施的语义属性,在步行道集合R′中寻 找与之相匹配的步行道,建立映射关系(1:m),记为 M(i)={r1,r2,...,rm|r1,...,rm∈R′};
对M(i)中的每一个元素,根据反向车行道属性,判断其对向步行道,若 其对向步行道不在M(i)中,则将其对向步行道添加至M(i)中,记为M′(i);
对每一个步行设施点i,在M′(i)中利用空间临近分析,得出最合适的步行 道待扩展对M″(i)。
优选地,所述生成跨街节点和跨街步行道包括:
对每一个步行设施点i,对步行道待扩展对M″(i)中的步行道对做垂线, 选取垂足在所做垂线的目标步行道上,并且垂线段之和最小的步行道对为待处 理步行道对,垂足为新生成的跨街节点,将新生成的跨街节点存储在跨街节点 集合Nr中,并从相关步行道继承属性值;
根据新生成的跨街节点,扩展步行设施点i,使点要素扩展成为线要素, 生成跨街步行道,加入步行道集合R′中,并将步行设施点的属性值继承到跨 街步行道属性中。
优选地,所述利用所述跨街节点对所述跨街节点所在的原步行道进行分 割,生成新的步行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8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封打码机
- 下一篇:一种脱氧剂自动投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