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车辆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5366.2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川;李国;胡建强;张利伟;韦玉香;张国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兆新元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22 | 分类号: | E04H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38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立体车库 车辆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输送装置,尤其是立体车库的车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汽车的保有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汽车的停放就成为交通管理和市政建设的一个难题。车辆停车场便朝着多层、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建设一个结构简单运送车辆安全可靠的停车场。目前的立体停车场中使用的车辆停车设备,一般用于传递动力的有链轮链条和滚筒钢丝绳两种方式,而且传动件之间的连接绝大部分都用键、销或者直接焊接等固死的传递受力方式。采用这种传递受力方式的设备运行起来,传动噪音大;停止时设备与驱动部件同时停止,设备的传动部件很容易磨损和受到破坏,整个设备运行也不平稳。而且设备模块化程度很低,设备极其零部件通用性很差。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辆输送装置,该设备可在二维空间的纵、横两个方向上输送车辆。并且该车辆输送装置中的纵向输送机构和横向输送机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既可单个设置成一维输送机构又可合在一起设置成二维输送机构。
一种横向输送车辆的停车单元,包括固定框架、横向输送机构和载车板。固定框架由矩形管焊接而成,受力均匀;横向输送机构为齿形带辊子传动机构,由传动辊、带轮、齿形带和驱动机构组成;驱动机构通过主、从动带轮和齿形带把动力传送到传动辊上,传动辊利用摩擦力来 输送载车板。
进一步,所述的停车单元为纵向停车单元,包括框架,纵向传动辊和纵向驱动装置,传动辊设置在框架上,驱动装置通过齿形带、带轮和轴将动力传到纵向传动辊上,带动纵向传动辊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停车单元为纵横双向停车单元,包括框架,纵向传动辊、纵向驱动装置、横向传动辊和横向驱动装置,纵向和横向传动辊设置在框架上,纵向和横向驱动装置通过齿带、带轮和轴将动力传到纵向和横向传动辊上,带动纵向和横向传动辊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传动辊,在框架上设置四排每排两个。
进一步,所述的载车板为大小与所述的停车单元相匹配的板,其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带有导向槽。
进一步,所述的载车板其下表面带有纵向导向槽
进一步,所述的载车板其下表面带有纵横双向导向槽。
进一步,所述的传动辊的结构为:从里到外分别为轴、轴套、尼龙套、和外套;轴与轴套之间为键连接,轴套与尼龙套之间为间隙配合,尼龙套和外套之间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传动辊的外套为外面均匀包覆聚氨酯的铁套。
附图说明
用于输送车辆的辊子传动机构,这种机构不仅运行平稳,噪音低,而且在设备出现故障、停电等导致整个设备突然停止运行的时候,辊子的惯性慢速缓冲滑动可减小载车板及其车辆的惯性冲击从而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而且在停电情况下还可以靠手动推动载车板使其运行到位。在超载的情况下,辊子内部的轴套与尼龙套的间隙配合会导致辊子自然滑动,这也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图1单排车辆输送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2a纵向停车单元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A-A截面图。
图2c为图2a中B-B截面图。
图2d为图2a中C-C截面图。
图3为具有多排停车单元的车辆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4a为纵横双向停车单元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A-A截面图
图4c为图4a中B-B截面图。
图5为载车板仰视图。
图6为传动辊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车辆输送装置示意图,该种车辆输送装置适用于中间通道的两侧各有一排停车位的停车场。该设备由多个排列在一起的纵向停车单元1,横向输送轨道2、载车板3和安装在横向输送轨道上用于横向输送车辆的运输单元6组成。每个纵向停车单元1均为一个独立的结构模块,可单独或根据需要组合使用。运输单元6中的输送机构与纵向停车单元1中的输送机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兆新元停车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兆新元停车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53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