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技术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83271.7 | 申请日: | 200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致彬;李炳奇;鲁一晖;张家宏;黄昊;夏世法;夏利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玉洁 |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理 预应力 锚固 技术 | ||
1.一种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其特征是包含:数个固接有数组无粘结钢绞线(2)的分散型锚索孔(1),以及设置有数个接入端(311)的张拉端(3);
前述分散型锚索孔(1)垂直安装于需治理的边坡岩体(9)内,前述钢绞线(2)与张拉端(3)均平行设置于边坡岩体(9)表面,前述分散型锚索孔(1)与张拉端(3)在该边坡岩体(9)表面呈交叉布置;
前述数组钢绞线(2)的固定端(21)固定于分散型锚索孔(1),而该数组钢绞线(2)的另一端受拉端(22)则分别对应紧固于张拉端(3)的数个接入端(311);
张拉端(3)的接入端(311)数量与分散型锚索孔(1)固接的无粘结钢绞线(2)组数相同,各张拉端(3)周边进行连接的分散型锚索孔(1)的数量也等于各张拉端(3)的接入端(311)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分散型锚索孔(1)外露口(13)安装有转角钢垫板(4),转角钢垫板(4)为喇叭口形状或由数块金属板折弯焊接制成的花瓣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无粘结钢绞线(2)与边坡岩体(9)表面之间,安装有预制混凝土承压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张拉端(3)的接入端(311)数量与分散型锚索孔(1)固接的无粘结钢绞线(2)组数都为4,每组钢绞线(2)包含至少2根钢绞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张拉端(3)包含一个十字型底盘(31),至少8个固定部位(32)、至少8组钢垫块(33)及至少8个锚具(34);
对应钢绞线(2)的受拉端(22),每个接入端(311)设置有至少两组由一个固定部位(32)、一组钢垫块(33)及一个锚具(34)组成的固定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的每个接入端(311)均由两侧的环墙(312)分别与底侧十字型底板(313)对应的端部共同围成,并且每个接入端(311)的环墙(312)均与相邻两个接入端(311)的环墙(312)相连。每个接入端(311)又均由至少一个内壁(314)分隔为至少两个固定部(3111)。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钢绞线(2)浸有防腐油脂,外层由高密聚乙烯管HDPE包裹,该钢绞线(2)最外层再安装外套管,管内由水泥浆压力充填或由聚合物水泥砂浆包裹。
8.一种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如下:
第一、将边坡岩体(9)整理为较平顺的坡面,并进行施工平台搭设;
第二、按设计要求纵、横格网方向放线布置分散型锚索孔(1)及张拉端(3);
第三、依序进行分散型锚索孔(1)的编索、造孔、清孔、验孔;
第四、安装转角钢垫板(4)并先上后下的安装及预紧张拉端(3);
第五、沿钢绞线(2)方向用聚合物砂浆或混凝土覆盖;
第六、循环对称张拉钢绞线(2)达设计吨位;
第七、补偿张拉、或根据边坡稳定预警系统的信息,随时调正钢绞线荷载的大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张拉端(3)时,将钢绞线(2)穿入分散型锚索孔(1)内并灌浆至顶面后安装转角钢垫板(4);然后,由锚孔外伸的钢绞线(2)每至少2根一组沿上下左右方向铺设,要求:距坡面约10cm,以预制混凝土承压板垫,每个钢绞线(2)的受拉端(22)依序穿过固定部位(32)、钢垫块(33)及锚具(34),在边坡岩体(9)坡面上,由至少2根钢绞线(2)纵、横交叉布置成格网,而格网的节点处则为压力分散型锚索孔(1)或张拉端(3)。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边坡治理的预应力格网锚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紧或补偿张拉时,采用单根对称张拉工艺,并采用增减垫块的方法可重新调正预应力荷载大小,这样可避免夹片对钢绞线(2)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32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文件分发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获取用户设备能力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