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演进基站间链路切换的方法、系统及演进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2706.6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沫;闫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8 | 分类号: | H04W36/08;H04W4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魏杉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演进 基站 间链路 切换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演进基站eNB间链路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源eNB在自身负载的状态满足切换条件时,向相邻的目标eNB发送第一负载切换请求,所述第一负载切换请求中包含源eNB中的至少一个远端射频单元RRU数据链路标识;
源eNB在接收到目标eNB返回的允许切换响应消息时,将所述RRU数据链路标识对应的RRU数据链路切换至目标eN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RU数据链路标识对应的RRU与目标eNB相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eNB在负载的状态满足切换条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源eNB向目标eNB发起第二负载切换请求,所述第二负载切换请求中包含至少一个终端标识,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UE是接入源eNB的UE,且位于目标eNB覆盖的范围内;
源eNB在接收到目标eNB返回的允许切换响应消息时,将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UE切换至目标eNB。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满足时,源eNB确定自身负载的状态满足切换条件:
源eNB确定自身已使用的空口资源超过第一设定值、已使用的硬件处理资源超过第二设定值和已使用的Backhaul带宽资源超过第三设定值。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eNB向目标eNB发起第一负载切换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源eNB周期性地接收多个相邻eNB的负载信息,在根据接收到的负载信息确定出至少一个不满足切换条件的相邻eNB时,将确定的相邻eNB中的一个作为目标eNB;或者,
源eNB向多个相邻eNB发送负载查询请求,在根据各相邻eNB返回的负载信息确定至少一个不满足切换条件的相邻eNB时,将确定的相邻eNB中的一个作为目标eNB。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目标eNB接收到第一负载切换请求后,确定自身的负载和待切换的RRU数据链路的负载之和不满足切换条件时,向源eNB返回允许切换响应消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eNB将所述RRU数据链路标识对应的RRU数据链路切换至目标eNB,包括:
源eNB向目标eNB发送RRU切换请求,所述RRU切换请求中包括:源eNB标识、RRU数据链路标识以及与UE相关的数据连接上下文信息;
源eNB接收到目标eNB返回的确认消息后,将RRU数据链路标识对应的RRU数据链路承载的上/下行数据发送给目标eNB;
目标eNB根据源eNB标识、RRU数据链路标识、与UE相关的数据连接上下文信息和RRU数据链路承载的上/下行数据,请求EPC更新与所述RRU数据链路相关的数据连接信息;
目标eNB在所述RRU数据链路相关的数据连接信息更新完成后,通知源eNB释放RRU数据链路标识对应的RRU数据链路。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eNB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接收第一负载切换请求的目标eNB与接收第二负载切换请求的目标eNB是相同的eNB,或者是不同的eNB。
9.一种eNB间链路切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eNB和与该第一eNB相邻的第二eNB,其中:
第一eNB,用于在自身负载的状态满足切换条件时,向第二eNB发送第一负载切换请求,所述第一负载切换请求中包含第一eNB中的至少一个RRU数据链路标识,以及,在接收到第二eNB返回的允许切换响应消息时,将所述RRU数据链路标识对应的RRU数据链路切换至第二eNB;
第二eNB,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负载切换请求时,向第一eNB返回允许切换响应消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eNB,还用于向第二eNB发起第二负载切换请求,所述第二负载切换请求中包含至少一个终端标识,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UE是接入第一eNB的UE,且位于第二eNB覆盖的范围内,以及在接收到第二eNB返回的允许切换响应消息时,将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UE切换至第二eN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27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缸体缸孔环槽同轴度检具
- 下一篇:水蒸发环保空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