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铁器保护的缓蚀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9806.3 | 申请日: | 200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1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田兴玲;马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F11/08 | 分类号: | C23F11/08;C23F11/14;C23F11/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铁器 保护 缓蚀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铁器保护的缓蚀剂。
背景技术
古代铁器是我国重要的一类文化遗产,数量巨大,价值很高,长期以来面临着腐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室外的大型铁器,由于其所处环境难以人为长期有效控制,其保护工作难度更大。缓蚀和缓蚀剂作为铁器保护中重要的技术环节,是铁器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应该开展较为系统的研发工作。
目前铁品保护中使用的缓蚀剂,多数为传统的单一作用型缓蚀剂,其对于铁器的缓蚀效果很有限。单一的乙醇胺首先会以鎓离子的形式在金属表面上发生物理吸附,进而通过化学吸附方式起到缓蚀作用。但由于乙醇胺但由于该鎓离子带有正电荷,因而它必须在带负电荷的金属表面才能很好的被金属所吸附。然而,铁的表面带有正电荷,因而该鎓离子难以吸附在金属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6BAK20B03)的专利申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铁器保护的缓蚀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缓蚀剂,是在质量浓度为3-4%的NaCl水溶液中加入乙醇胺和碘化钾,其中乙醇胺∶碘化钾的摩尔比例为200-215∶1,乙醇胺和碘化钾的总量与NaCl水溶液之间的体积比例为1∶5-7。
本发明通过有机缓蚀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提高低毒缓蚀剂在铁表面吸附层的致密度、稳定性,提高缓蚀效果,从而得到符合文物保护使用的低毒高效的有机型缓蚀剂。
附图说明
图1为低硅高硫白口铁未用本发明缓蚀剂的显微形貌;
图2为低硅高硫白口铁经本发明缓蚀剂进行缓蚀后的显微形貌;
图3为低硅高硫白口铁在加入本发明缓蚀剂前后的极化曲线,其中:1-空白样;2-乙醇胺;3-乙醇胺和KI;
图4为空白样(即未加入本发明的缓蚀剂)的交流阻抗图谱;
图5为加入本发明缓蚀剂前后的低硅高硫白口铁的交流阻抗图谱,其中1-乙醇胺;2-空白样;3-乙醇胺+KI。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乙醇胺具有优良的乳化性和较小腐蚀性,在金属保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I-对铁也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I-能在铁-溶液界面发生特性吸附和静电吸附而引起的覆盖效应。
文物中的铁质文物其成份大都为低硅高硫白口铁,因此本发明采用低硅高硫白口铁作为模拟样片,考察3.5%NaCl溶液中乙醇胺和碘化钾(KI)对其的缓蚀作用。
试验样品及试验方法
(1)试验样品:低硅高硫白口铁,圆形,规格:Φ44mm,成分分析数据:C 3.76%,Si 0.13%,Mn 0.18%,S 1.18%,P 0.23%;
(2)静态挂片试验:低硅高硫白口铁经除油、逐级打磨、清洗和干燥处理。腐蚀介质为3.5%的NaCl溶液,室温下浸泡7天。浸泡结束后用硬橡皮擦除腐蚀产物至白口铁表面光亮,经去离子水、丙酮清洗后至恒重,由试样的失重计算腐蚀率和缓蚀率。
(3)扫描电镜分析:采用日立公司S-3600N扫描电镜和EDAX公司DX-100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加速电压20kv,样品喷碳后直接观察。
(4)动电位扫描采用CS300电化学测试系统进行极化曲线测量。工作电极低硅高硫白口铁用环氧树脂封装,暴露面积为1cm2,再用金相砂纸逐级打磨。参比电极选用饱和甘汞电极,辅助电极为铂电极。数据处理采用corrTest电化学测试系统腐蚀分析软件,扫描范围为1.2V,扫描速度为2mv/s。
(5)电化学交流阻抗:采用普林斯顿283A电化学工作站和普林斯顿5210锁相放大器,在室温自腐蚀电位下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普林斯顿283A阻抗分析软件系统,测量频率范围为105Hz~5mHz,开路电位为0vs。采用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采用环氧树脂封装的低硅高硫白口铁为工作电极,其暴露面积为1cm2。
静态挂片试验
本实验在静态挂片浸泡的基础上,对具有一定缓蚀效果的缓蚀剂进行失重实验,量化评价缓蚀效果。
将低硅高硫白口铁片悬挂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缓蚀剂中进行失重实验。将加入不同缓蚀剂的失重数据与没有加入缓蚀剂的失重数据(空白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出缓蚀率。缓蚀率越高,缓蚀效果越好。静态挂片试验结果列于表1。
表1:静态挂片失重结果(室温,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未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9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纤维短切指数测试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绳连接自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