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定量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9085.6 | 申请日: | 200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4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邹明强;刘峰;齐小花;张孝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鸿雁 |
地址: | 10012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奶 三聚 含量 定量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质含量的定量检测仪,尤其涉及一种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定量检测仪。
背景技术
三鹿奶粉事件,给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对中国乳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事件发生后,由于缺乏可在原料乳现场收购环节进行快速有效检测的手段,一度产生了奶农鲜奶无人敢收,只好倒奶杀牛的恶性循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10月7日批准发布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GB/T 22388-2008)国家标准,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三种方法为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检测定量限分别为2ppm、0.05ppm和0.01ppm。标准适用于原料乳、乳制品以及含乳制品的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定量测定。检验方法和标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恢复中国奶业的信心。
然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三聚氰胺”的技术虽然很好用,能够对未知样品进行定量检测,确定其物质成分,但所用的检验设备造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且操作步骤复杂、检测时间长,长达数小时的检测时间更加限制了其在厂家大量奶源普检中的使用。
为了缩短检测周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10月15日又批准发布了《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GB/T 22400-2008)国家标准,但仍然需使用液相色谱仪,与通常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相比,由于取消了净化的前处理步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速度,然而,色谱柱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实验运行成本昂贵,且操作步骤仍然比较繁琐,分析速度不够理想,无法推广应用。
食品安全保障对快速、方便、准确的三聚氰胺检测手段提出了迫切要求,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鉴于上述传统方法检测三聚氰胺存在检测时间太长、不宜现场使用等诸多问题,现场、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拉曼光谱技术应用范围遍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对于纯定性分析、高度定量分析和测定分子结构都有很大价值。如公开号为CN1584555A、名称为“一种基于低分辨拉曼光谱的石油产品质量快速测定仪”的专利公开文本中提出了一种利用拉曼光谱检测石油产品质量指标的测定装置,该装置采用侧向拉曼信号接收,因此对样品试剂瓶提出了要求,当使用常用圆形试剂瓶作为样品容器时,每次测定前都需要使用调节装置进行调焦,操作步骤复杂,延长了检测时间,且检测准确度低,若不使用常用圆形试剂瓶,则需专门制造或购买符合要求的试剂瓶,使得耗材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成本低、检测时间短、能快速准确地测定三聚氰胺含量的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定量检测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定量检测仪,包括激光装置、分光装置、聚焦镜、用于固定试剂瓶的试剂瓶卡座、光纤耦合器和光谱检测装置,所述试剂瓶卡座上设有通光孔,所述激光装置发出的激光依次经分光装置、聚焦镜、通光孔聚焦于试剂瓶内的液态奶样品中,后向反射的光信号再经通光孔和聚焦镜照至分光装置,经分光装置反射后的光信号通过传导光路经光纤耦合器后进入光谱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本发明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定量检测仪,其中所述分光装置为分光比为1∶1的分光镜,所述激光装置与分光镜之间设有带通滤光器,所述分光镜与光纤耦合器之间设有长波通滤光器。
本发明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定量检测仪,其中所述分光装置为反射式短波通分光膜。
本发明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定量检测仪,其中所述激光装置、分光装置、聚焦镜、试剂瓶卡座、光纤耦合器和光谱检测装置安装在同一箱体内。
本发明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定量检测仪,其中所述试剂瓶卡座包括定位块和与定位块位置相对的弹性压片,所述定位块与箱体固定,所述弹性压片的一侧与箱体相固定。
本发明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定量检测仪,其中所述试剂瓶卡座包括定位块和与定位块位置相对的弹簧外壳,所述定位块与箱体固定,所述弹簧外壳与箱体相固定,所述弹簧外壳内设有弹簧和弹簧顶珠,弹簧的一端顶在弹簧外壳上,另一端顶在弹簧顶珠上,弹簧外壳上开有孔,弹簧顶珠卡在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9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