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6050.7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2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杨鼎成;潘学明;王立波;肖国军;索士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8 | 分类号: | H04W88/08;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梁永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参考 信号 配置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期演进多载波聚合系统的 上行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例如LTE-Advanced或 IMT-Advanced系统,需要通过更大的传输带宽来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满 足用户的需求,但传输带宽的扩大受制于运营商拥有的频率资源。由于运 营商拥有的频率资源有限,因此为了满足LTE-A系统的带宽需求,需要通 过将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LTE频段聚合。另外,由于LTE-A系统还需要与 现有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保持良好的后向兼容 性,保证LTE终端也能够顺利接入,因此在LTE-A系统中的每一个频段都 要兼容LTE终端工作。现有技术中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聚合,一种方式是 将多个连续的LTE载波进行聚合,另一种方式是将多个不连续的LTE载波 进行聚合,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将多个不连续的LTE载波聚合的示 意图。
目前对于载波聚合系统设计的共识是每个载波上的设计应与LTE R8 尽量保持一致,从而保证LTE R8的终端能够在每一个成员载波上正常工 作。由于上下行的带宽需求不一样,在多载波聚合系统中将出现下行较上 行有更多的成员载波(如下行有3个成员载波,上行有1个成员载波), 同时考虑到对于LTE系统来说,只能接入到载波聚合系统的多个载波中的 一个载波,这样就可能出现多个UE处在不同的下行成员载波上,但它们 的上行载波为同一个成员载波。为了降低多载波聚合系统的下行成型信号 的峰均比,将不同的下行成员载波配置不同的Cell ID(小区标识)。如图 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上下行频带非对称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 不同的下行成员载波(配置了不同的Cell ID),他们对应于同一个上行成 员载波。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由于不同的下行成员载波配置不同的Cell ID, 因此会导致处在不同下行成员载波上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 对应相同的上行成员载波中的上行参考信号的正交性变差,影响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上行导频信号),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上行共享信道)等信道估计的性能。具体可参见以下分析:
目前在LTE R8中,上行参考信号序列将不同长度参考信号序列归为 一组,一共设定了30组。UE根据所处小区的Cell ID和时隙号(ns)从某 一长度的参考信号序列组中选择一个作为上行参考信号序列。具体如下式 所示:
u=(fgh(ns)+fss)mod 30
其中,u标识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的根序列索引(即30组中的某一组), fgh(ns)标识根序列索引按照时隙进行跳频,mod为取模符号:
其中,c(i)为一Gold序列,其的初始值为其由Cell ID 唯一的决定,而序列的组跳频的开启则是由高层信令指示的,其中,为 向下取整符号。
序列的移位fss对不同的上行信道有不同的定义:
对于PUCCH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6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