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间壳内腔流道测孔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0441.8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3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三;陈常彬;崔宝玉;赵永凯;吴双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新伟祥工业有限公司;天津达祥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30170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壳内腔流道测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间壳,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中间壳内腔流道畅通性的中间壳内腔流道测孔机。属于机械铸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配件中包括有:涡轮增压器的中间壳、涡轮壳、排气管、连体排气管等部件。中间壳是连接进气涡轮和废气涡轮的装置。
在中间壳铸造的过程中,由于砂芯不良等原因易导致中间壳内腔堵塞。为了提高铸件的出品合格率,在对中间壳外观检测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钢球检测中间壳内腔流道是否通畅。检测时,将中间壳放置工作台上,由手工操作,在中间壳内腔放置钢球进行检测。由于人工操作,拿取放置钢球相当不便,且用目视检测钢球在中间壳内腔流道的通畅情况,效率低,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中间壳内腔流道测孔机,其可以自动检测中间壳内腔流道是否通畅,检测效率高;作业者不直接接触钢球,由计数器自动计数,不容易出错,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间壳内腔流道测孔机,设有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该工作台的一侧安装一上升轨道,上升轨道的下方安装一气缸,该气缸的接口通过气管与电磁阀的接口相连,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电源相连,电磁阀的进气接口端经一进气管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一敞口容器;上升轨道上设有一开口,该开口与固定在工作台上的钢球滑道相连,且开口的入口处安装一开关,该开关分别与一计数器及一报警器相连,并与电源相连构成一回路;上升轨道上端的敞口处安装一漏斗,该漏斗下端与一导管相连。
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为一斜面。
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固定一护板。
所述漏斗的形状为:上端为扩口下部渐缩的锥状体。
所述敞口容器的底面为一斜面。
所述上升轨道为管状。
所述电磁阀经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相连,控制开关为脚踏式开关。
所述开关为接触式开关或光电开关。
所述钢球滑道为槽形滑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自动检测中间壳内腔流道是否通畅,检测效率高;作业者不直接接触钢球,由计数器自动计数,防错能力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升轨道与漏斗连接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器连接方框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报警器、2电子记数器、3导管、4护板、5钢球滑道、6接触开关、7敞口容器、8气缸、9脚踏式开关、10漏斗、11电磁阀、12上升轨道、13进气管、14气管、A滑道入口、B开口、C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5所示,本发明设有工作台,工作台的台面为一斜面,工作台的台面上采用螺钉连接或焊接方式固定一角形护板4。工作台的一侧采用螺钉连接或焊接方式安装一上升轨道12,上升轨道12采用钢管,本实施例钢管形状为方形。上升轨道12的下方采用卡箍或螺钉连接方式安装一型号:为MA25X500×500-S-AC型气缸8,气缸8的两端接口分别通过气管14与电磁阀11的两端接口连接相连,电磁阀11的另一端经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相连,控制开关采用脚踏式开关9。电磁阀11的进气接口端经进气管13与空气压缩机(图中末示)相连,气缸8的活塞杆上采用螺钉连接或焊接方式连接一侧面敞口的容器7,用于容置钢球C。本实施例为:敞口容器7与上升轨道12相配可以是方形或圆形,容器7的底面为一斜面,以便钢球C能够顺利的从侧面敞口处滑出。上升轨道12一侧面上设有一开口B,该开口B与固定在工作台的台面上的钢球滑道5采用螺钉连接或焊接方式相连,且开口B的入口处安装一开关6,本实施例开关型号为:4V310,交流220V接触式开关,也可以是光电开关;钢球滑道5为槽形滑道,采用槽钢制成。开关6分别与型号为:HB961型电子计数器2及报警器1相连,并与电源相连构成一回路;本实施例报警器1为:报警灯。报警灯及电子计数器2安装在工作台的台面上。上升轨道12上端的敞口处安装一漏斗10,漏斗10下端与一塑料导管3相连。漏斗的形状为:上端为扩口下部渐缩的锥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新伟祥工业有限公司;天津达祥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新伟祥工业有限公司;天津达祥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0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