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破碎式微丸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9246.3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4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霞;王康;秦利;张海斌;刘艳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破碎 式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药设备,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实心微丸的振 动破碎式微丸机。
背景技术
微丸剂,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1)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可将难溶性药物熔融分散在亲水性基质中,以利药物的 溶出,故能够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与同品种片剂相比,在辅料、包装材料、生产工时上可降低成本50%以上;
(3)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剂量准确,较之一般丸剂或片剂,其重量差异小;
(4)某些液体药物,可以使用滴制法制成方便服用的固体滴丸;
(5)选用合适的缓、控释辅料或肠溶性基质制成的滴丸,还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 并起到缓释或肠溶的作用;
鉴于以上所述微丸制剂的种种特点,医药用微丸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吸引了众多的制 药企业。高品质的微丸生产新技术已经为众多制药企业和研发单位所关注。
目前制备微丸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包衣锅滚动制丸法、挤压滚圆法、离心造粒法、 流化床制丸法、球型成型机制丸法、喷雾干燥法、沸腾床制丸法等。
包衣锅滚动制丸法,又称为滚动泛丸法,即将药物和辅料混合粉末或预制的母丸置于包 衣锅中,喷洒润湿剂或粘合剂(水、稀醇等),滚动成丸。
挤压滚圆法,设备包括挤压装置和滚圆装置两大部分。将药物与辅料等混合均匀加人 水、醇或粘合剂溶液制成软材;然后采用适宜的挤压机将湿料通过具一定孔径的孔或筛制 成圆柱形颗粒或条状挤出物,再经滚圆机滚圆成丸。
离心造粒法,它的主机是一台同时具有流化作用的离心机,制丸时可将部分药物与辅 料的混合细粉或母核直接投入离心机流化床内并鼓风,粉料在离心力及磨擦力的作用下, 在定子和转子的曲面上形成回转运动的粒子流,通过喷枪喷射入适量的雾化浆液,粉料凝 聚成粒,获得球形母核,然后继续喷入雾化浆液并喷洒含药粉料,使母核增大成丸。
流化床制丸法,设备由空气压缩系统动力加热系统喷雾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其方法 是将物料置于流化室内,一定温度的空气由底部经筛网进人流化室,使药物、辅料在流化 室内悬浮混合,然后喷入雾化粘合剂,粉末开始聚结成均一的球粒,当颗粒大小达到规定 要求时,停止喷雾,形成的颗粒直接在流化室内干燥。
目前制备微丸的方法虽有多种,但能被接受的较常用的方法和设备是:包衣锅滚微丸, 流化床包衣机制微丸以及挤出滚圆法制微丸。锅包法设备简单,价格低廉,目前被实验室 较多采用。一般需要预制的丸心,才能滚出较好的微丸,滚出的微丸质量与操作者的经验、 水平有很大的关系,颗粒大小较难控制,粒度分布不均,粉尘污染大,成品合格率低,批 问重现性差等缺点,且生产效率低,操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不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流化床包衣机是国外制备微丸较常用的方法,系统较为复杂,由空气压缩系统,动力加热 系统,喷雾系统等组成。微丸成型效果受喷浆速度、转盘转速、供粉速度、鼓风量等因素 影响,操作复杂,对气流等参数大小的控制要求十分精确,价格也比较昂贵;挤出滚圆法 制微丸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成丸方法,效率高,粒径分布范围宽,粉尘飞扬少,但如果制得 的条状物较硬,则硬度好,圆度差;如制得的条状物较软,圆度好,硬度差,并且由于余 料需要再次挤压搓圆,使微丸的崩解、溶出等性质出现较大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微丸机一些缺点(比如系统 复杂、控制难度大、对操作者水平要求较高、粉尘污染、原料浪费、效率低等)的一 种新型微丸机。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振动破碎式微丸机,包括储液罐、滴丸系统、冷却循环装置、微丸收集器, 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的储液罐外壁设置有夹壁层,在夹壁层内设置有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温度 传感器和加热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加热 器的通断;所述储液罐的下部设有电动阀门;
所述的滴丸系统包括滴头、喷孔、激振器、齿轮泵,所述滴头与激振器之间通过 刚性连杆相连;滴头的下部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喷孔,所述喷孔的上部为进液口, 下部为喷口;滴头与储液罐电动阀门之间通过管路相连,在管路上设置有齿轮泵;滴 头侧壁上开设有两个插入孔,在孔内插有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的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 控制电路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加热器的通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9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对超声微泡计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