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理论的防治胃病的食疗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8863.1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4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石学敏;胡国强;冯红;王爱明;颜艳;倪天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石学敏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4;A23L1/30;A61K35/37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江增俊 |
地址: | 30022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治未病 同源 理论 防治 胃病 食疗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疗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理论的防治胃病的食疗制剂。
背景技术
源于《黄帝内经》的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受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的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到明清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可以概括为以健康为核心,包括(1)无病养生、防患未然;(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3)已病早治、防其传变;(4)病后调摄、防止复发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人们常提及的亚健康状态既属于“治未病”的“无病养生、防患未然”的范围。中医学对于“治未病”的常见措施有调摄情志、合理食疗、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传统保健、针灸推拿和中药疗法。
“药食同源”是中华民族千万年来与大自然和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结晶,由此发展起来的饮食疗法也具有鲜明的特色,是“治未病”的常见措施之一。2002年我国卫生部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物品共87种。
现有技术中,针对防治胃病而应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品的方剂多见于与某些中药混合配置,如申请号200810104637.X的《一种具有促进消化功能的保健品及制备方法》,主要由山楂,焦麦芽,陈皮,茯苓和山药等组成,本发明采用药食两用的植物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作原料,通过煎煮、浓缩、制粒、干燥、灭菌、分装而制成,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消食等功效,对食积不消、脘腹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再如申请号200810104520.1的《一种治疗胃热湿阻型肥胖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其有效成分是由丹参、茯苓皮、生姜皮、陈皮、赤苓、麦门冬、泽泻、白术、桑白皮、紫苏、陈皮、砂仁、木香、荷叶等十几位药材经提取而成。本发明中特有的药物活性成分具有清热化湿通腑的功效。用于治疗胃热湿阻型肥胖,症见口苦、口臭、易饥饿、情绪烦躁、小便偏黄、爱便秘的患者。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防治胃病的食疗方法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应用水平,但是,人们普遍反映现实生活中针对防治胃病的食疗效果并不显著。根据申请人调查,其原因有三,一是由于药食同源物品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低,不足以显现对胃病的防治效果;二是食用方法不当,造成活性成分的损失;三是不能严格遵循中医药学辨证施治原则而因人对症选“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对于防治胃病的食疗效果并不显著的技术问题,而公开一种基于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理论的防治胃病的食疗制剂,该制剂具有严格遵循中医药学辨证施治原则的突出特点。
本发明的防治胃病的食疗制剂由以下重量比原料组分的有效成分组成:香橼4-6、佛手4-6、鸡内金4-6、砂仁4-6、茯苓4-6、薏苡仁4-6、山楂6-8、生姜4-6、大枣4-6。
所述各食疗原料组分的重量比是香橼5、佛手5、鸡内金5、砂仁5、茯苓5、薏苡仁5、山楂7、生姜5、大枣5
所述食疗制剂是粉剂、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上述各食疗原料组分的基本有效成分及其主要功效是:
香橼:含挥发油,具有舒肝理气,宽中,化痰的作用。
佛手:含柠檬油素等,具有舒肝理气;和胃化痰的作用。
鸡内金:具有化坚消石的的作用。
砂仁:具有开胃消食、理气醒脾、和中止呕的作用。
茯苓:含茯苓酸、茯苓聚糖等,具有抗发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
薏苡仁:石油醚;挥发油
山楂:含枸橼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生姜:
大枣:含大枣皂甙、齐墩果酸等,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申请人依据循证医学理论归纳了胃病的早期症状:1睡觉流口水、口臭等情况。2打嗝嗳气。3胸闷,脾气暴躁、情绪不佳者。4乏力、四肢无力。5大便异常。6舌淡无味。7口苦。8食胀。9泛酸、恶心。10厌食、消瘦。尤其是有以下情况的人更应该注意胃病的形成和发展:1年龄在4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2过度吸烟、酗酒者。3工作压力大、饮食无规律者。4长期服用酸性药物者。
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胃脘痛”范畴。主要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造成胃气郁滞、气不降、气血失畅,不通则痛。
本发明根据胃病的早期症状,以治未病的理论为指导,采取健脾调胃、理气消食的辨证施治方略,令香橼、佛手理气宽中为君药,鸡内金、砂仁消积健胃以为臣,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以为佐,山楂化瘀消积,生姜、大枣和中缓急共为使药,全方合用共奏健脾调胃、理气消食之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石学敏,未经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石学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酸酶激活型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