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液-气体反应监测与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67725.1 | 申请日: | 2009-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8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鲍军波;刘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3/48 | 分类号: | G01N33/4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镇华 |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气体 反应 监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血液-气体反应监测与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血气分析仪只能检测水溶液体系中血-气反应,直测项目少,计算项 目多,检测时需要定标试剂,需经常更换膜电极,不适用于非水溶剂下的血气检测,特 别是人工血液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血液-气体反应监测与控制装 置。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气体反应监测与控制装置,包括供气系统,气体混合罐,气液反应罐,数 据采集与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包括钢瓶柜、置于钢瓶柜内的钢瓶、钢瓶 通过各自的管路和设置在管路上的电磁阀分别与气体混合罐和气液反应罐相连,气体混 合罐与气液反应罐之间相连通,所述的气体混合罐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气液反应 罐内设置有液位检测器、压力传感器、pH电极和溶解氧传感器,所述气液反应罐上方的 侧壁上还固定有多个气体浓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控制器用于控制连接在各个管路上的 电磁阀,采集压力传感器、pH电极、溶解氧传感器以及各个气体浓度传感器的测量数据。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的血液-气体反应监测与控制装置,所述的钢瓶包括氧气钢 瓶、二氧化碳钢瓶、一氧化碳钢瓶、一氧化氮钢瓶和二氧化氮钢瓶,在所述的气液反应 罐上方的侧壁上固定的气体浓度传感器包括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 感器、一氧化氮传感器和二氧化氮传感器;对于具有毒性的气体的输送,采用管路复用 方式,扩展同时载气的路数;所述数据采集与控制室还根据各个气体浓度传感器的测量 数据,启动真空泵,排出超标气体;所述的装置设置有与气液反应罐相连的自动循环的 液路系统;所述的液路系统还包括与外接仪器相连的接口;所述的气液反应罐为恒温气 液反应罐,带有恒温控制与调解装置。
本发明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的检测,可检测的气体包括氧气、氮气、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并适用于自然血液(包括人和动物)的载气性能分 析,兼具血气分析仪的全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血液-气体反应监测与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血液-气体反应监测与控制装置所采用的管路复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的血液-气体反应监测与控制装置,包括供气系统、气体混合罐、气液反应罐、 气体浓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pH电极系统、管路系统和数据采集和控制器。各部分包 括的部件如下:
(1)供气系统:包括钢瓶柜、钢瓶、减压阀,管路,电磁阀
(2)气体混合罐:包括电磁阀、压力传感器;
(3)气液反应罐:多路气体浓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4)气体浓度传感器: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氧化氮 等
(5)pH电极系统:pH复合电极
(6)气路系统:进气管、出气管、电磁阀;
(7)液路系统:蠕动泵、气液反应罐;
(8)数据采集与控制器(AD/DA):电磁阀(4个)的控制、压力传感器(2个) 数据采集、电磁阀(3个)控制、四路气体浓度传感器数据采集,USB接口;微处理控制 流量及开关,2路压力显示、4种气体浓度显示。
参见图1,下面对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做详细说明。
1钢瓶柜或气瓶柜:内部贮存气体钢瓶,上部具有排气装置,防止气体泄漏发生安全 问题;
2气瓶钢瓶:如氧气瓶、氮气瓶、一氧化碳瓶、二氧化碳瓶、一氧化二氮瓶、氧化 氮瓶;
3减压阀;
41,42,43,44,45电磁阀。其流量及开关由数据采集与控制器11控制;
5气体混合罐。气体预混合及缓冲,其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及气体浓度传感器 (8);
6气液反应罐。其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pH计、溶解氧传感器及气体浓度传感 器(8);
7压力传感器;
8各类传感器,包括pH计、溶解氧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
9蠕动泵;
10接排气装置,如真空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77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