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提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5460.1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2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纪念;宋国辉;孙强;詹传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A61P1/16;A61P9/12;A61P3/06;A61P39/06;A61P7/02;A61P9/1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建芳;黄 伟 |
地址: | 45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芝麻 提纯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芝麻油中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提纯方法。
(二)背景技术
芝麻素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芝麻中的木酚素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18O6,熔 点121-123℃,其含量约占芝麻的0.2%-0.5%,在非焙烤和未经精炼工艺处理 的芝麻油中含量为0.5-1%,是芝麻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大量的体外实 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明芝麻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它不仅可以保护及 强化肝功能、调节血压、降低胆固醇,更可以直接作用于组织器官,发挥其优 异的抗氧化能力。除了研究其生理学活性及其对机体健康的有益效应外,也有 人对芝麻素的杀菌效果和对其它食用植物油品成分的稳定作用进行了研究。研 究结果显示,芝麻素这一天然植物成分,不仅可以作为保持食品风味的防腐剂, 也能够作为增强机体健康的保健品添加剂,还可开发成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
芝麻林素也是存在于芝麻及芝麻油中的主要木脂素类成分之一,分子式为 C20H18O7,熔点93-94℃,是芝麻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仅次于芝麻 素,约占芝麻的0.1-0.3%,在非焙烤和未经精炼工艺处理的芝麻油中含量为 0.2-0.5%,是芝麻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芝麻林素具有消除体 内自由基、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力、抗高血压、抗血栓、缓解 动脉粥样硬化,并有促进酒精代谢、加强解毒活性、抗肝中毒、抑制乳腺癌等 众多功效。除了其本身具有抗氧化活性外,还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抗氧化能 力更强的芝麻酚和芝麻素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芝麻及芝麻油中含有相对较多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但现有的成熟的制备 技术只能得到单一的芝麻素,而同时制备得到芝麻林素的技术仍不成熟;能够 同时纯化出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方法工艺繁琐复杂,特别是制备高纯度的芝麻 林素需要多次柱层析操作,且最后的纯化阶段大都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纯 化,显然不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这也限制了芝麻林素相关产品的开发。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提纯方法,克服现有方法 只能得到单一有效成分或纯化方法复杂不适于工业应用的缺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提纯方法,先从芝麻油中分离得到不含脂肪类成 分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之后加入乙醚析出芝麻素;过滤,所得滤液减压浓缩后 用氯仿溶解,然后加入石油醚至有白色浑浊出现,加热溶解后静置析出芝麻林 素。
所述乙醚的用量为每克木脂素类化合物加入5-15mL。
加入乙醚静置析出芝麻素,所述的静置的时间为0.5-24h,静置温度为-10 -20℃。
氯仿的加入量为每克木脂素类化合物加入3-10mL。
加热溶解后所述的静置的时间为12-48h,静置温度为-20-5℃。
从芝麻油中分离得到不合脂肪类成分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方法为溶剂低 温沉淀法、皂化法、柱层析法、减压蒸馏法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的结合。
所述的芝麻油为非焙炒芝麻粗油或焙炒芝麻油或从饼粕中提取的残油。
本发明的纯化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方法,首先是从芝麻油中分离出不合 脂肪类成分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再采用特定溶剂析晶的方法从木脂素类化合物 中纯化出高纯度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析出的芝麻素固体和芝麻林素固体分别 经乙醇重结晶,纯度可达95%以上。
具体的,得到主要成分为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木脂素类混合物后,先将混 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醚,静置一段时间使混合物中的芝麻素析出,过滤,滤 饼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即芝麻素;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后再用少量氯仿溶解,然后 加入石油醚至有白色浑浊出现为止,稍加热溶解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即有白色 芝麻林素固体析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54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氯环三磷腈的催化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高纯度烟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