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装箱自动化堆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2495.X | 申请日: | 200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铁忠;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铁忠;张伟 |
主分类号: | B65G63/00 | 分类号: | B65G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自动化 堆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堆场,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自动化堆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使集装箱运输船舶日益巨型化,对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提出了必须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要求。目前国内外积极发展集装箱自动化堆场,从现在已经投入运行的集装箱自动化堆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来看,技术装备创新度不大,生产效率提升不够,自动化程度不高,环境保护无大的改善。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集装箱自动化堆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高效、环保的集装箱自动化堆场,使之满足对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通过能力以及环保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集装箱堆场根据码头设计的堆取能力的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与码头岸线相垂直的集装箱堆放线,在每条集装箱堆放线上空架设高架环形轨道,在每条环形轨道上运行数台自动控制吊运小车,运行方向可按作业指令而变换,形成循环连续性堆取作业。在堆场海侧端与集装箱连续装卸岸桥之间安装集装箱自动化平面输送机,完成集装箱在集装箱连续装卸岸桥与集装箱堆场之间的双向自动化连续性输送。
本发明的特点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常规集装箱堆场和集装箱自动化堆场主要由轮胎式或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进行堆取,由集装箱卡车、集装箱跨运车或自动搬运车(AGV)进行平面运输的方式。这样做具有以下优点:1)使集装箱装卸船和集装箱堆场堆取形成连续性作业方式,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装卸效率;2)减少了集装箱交接次数和提高了自动化程度;3)可以淘汰堆场内部所有内燃机驱动的装卸和运输设备,全部实现电力驱动,这样就消除了内燃机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使集装箱码头内部装卸系统环保化;4)堆场有效使用面积增大,可减少码头用地,节约国土资源。
附图说明:
图1-集装箱自动化堆场主视简图;
图2-集装箱自动化堆场俯视简图;
图3-集装箱自动化平面输送机主视简图;
图4-集装箱自动化平面输送机俯视简图。
图中:1-堆放线、2-外部集装箱运输车、3-高架环形轨道、4-堆场吊运小车、5-集装箱自动化平面输送机、6-集装箱连续装卸岸桥、7-岸桥吊运小车、8-集装箱运输船、9-集装箱横移机构、10-集装箱顶抬机构、11-集装箱直线输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集装箱堆场划分了一定数量的集装箱堆放线1,在每条堆放线上空架设了一定高度的高架环形轨道3,在环形轨道上安装了数台堆场吊运小车4。在集装箱堆场海侧端与集装箱连续装卸岸桥6之间安装有集装箱自动化平面输送机5,在集装箱堆场岸侧端设置有外部集装箱装卸区,供外部集装箱运输车2进行装卸作业。所述硬件设施和设备均采用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环保的集装箱自动化装卸系统。该系统具体运作是这样进行的:当集装箱运输船8停靠上卸船泊位后,码头作业控制中心发出一系列作业指令,集装箱连续装卸岸桥6上的数台岸桥吊运小车7开始连续吊起集装箱并运行到集装箱自动化平面输送机5上方,然后将集装箱准确卸到集装箱自动化平面输送机5与码头岸线平行段上,集装箱直线输送机构11按照控制指令将集装箱直线输送到某一堆放线前,准确对位后,集装箱被集装箱顶抬机构10抬起一定高度后,由集装箱横移机构9将集装箱横向推送到集装箱自动化平面输送机5与码头岸线垂直段上运行,直至到达其端部自动停下。这时,运行在高架环形轨道3上的某台吊运小车4得到指令后,自动将该集装箱吊起,运行到所指令的箱位处将集装箱自动卸下,由此完成了一个集装箱由船上卸到堆场的作业过程,反之亦然。当每一个集装箱都在码头集装箱装卸系统控制中心的指令操控之下变换着所处的位置,整个过程就成为连续装卸和连续堆取的自动化作业过程。同样对外部集装箱运输车2进行的装卸也是如此,只是更简单和快捷一些,因为只要外部集装箱运输车2按指令准确进入到指定装卸停车位后,运行在高架环形轨道上的吊运小车就会按指令对其进行装卸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铁忠;张伟,未经张铁忠;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2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硒化镉纳米颗粒的化学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自动重心控制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