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醇胺生产中的蒸氨脱水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0916.5 | 申请日: | 200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5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曾曼华;谢争兵;尹述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仙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5/08 | 分类号: | C07C215/08;C07C2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醇胺 生产 中的 脱水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醇胺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乙醇胺生产中的蒸氨 脱水工艺。
背景技术
现在浓氨法乙醇胺生产中,大多将液氨和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氨水后, 再与环氧乙烷混合进入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反应器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 从反应器出来的含有氨、水的乙醇胺混合液,首先进入蒸氨塔,脱出大部分 的氨,蒸氨塔顶蒸出的氨直接进入氨冷凝器冷凝成液氨,然后返回液氨罐供 循环使用,而留在蒸氨塔底部的乙醇胺混合液则直接进入脱水塔;脱水塔保 持一定的真空(0.025~0.026MPa),乙醇胺混合液中的大部分水和少部分氨, 以气相从脱水塔顶蒸出,从脱水塔顶蒸出全部氨气中,其中60~70%氨就要经 尾氨吸收塔水淋洗吸收。为保证尾氨吸收塔中氨的高吸收率,淋洗液必须是 浓度很低的氨水,这样就造成大量浓度很低的氨水。如果都返回水催化剂罐, 势必破坏整个系统的水平衡,因此在现有的乙醇胺生产工艺中,往往采用定 期排放稀氨水的方法,这样既浪费了氨,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为处理 稀氨水,厂家增加了不少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乙醇胺生产的蒸氨脱水环节中,氨和水不能全部 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其工艺包括 以下步骤:
A.将从乙醇胺反应器出来的含有氨、水的乙醇胺混合液送入蒸氨塔,蒸 氨塔内压力为1.35~1.5MPa,温度为175~195℃,乙醇胺混合液中的大部分 氨和少量水汽化后从蒸氨塔顶部出来,进入氨冷凝器冷凝成液氨后返回液氨 罐,含有大部分水和少量氨的乙醇胺混合液则留在蒸氨塔底部;
B.含有大部分水和少量氨的乙醇胺混合液进入闪蒸罐,闪蒸罐压力控制 为0.1~0.6Mpa,该乙醇胺混合液中的氨和极少量水继续气化后从闪蒸罐顶部 出来,经过氨压缩机增压至1.0~1.5MPa,再进入氨冷凝器冷凝成液氨后返回 液氨罐,闪蒸罐底部则留下含有大部分水和微量氨的乙醇胺混合液;
C.含有大部分水和微量氨的乙醇胺混合液进入脱水塔中,脱水塔绝压 0.025~0.026MPa,塔底温度控制为130~140℃,乙醇胺混合液中的水和微量 氨从脱水塔顶蒸出,经脱水冷凝器,冷凝成低浓度氨水后送至尾氨吸收塔作 为循环喷淋水,留在脱水塔底部则是乙醇胺成品;
D.从脱水冷凝器的出气口出来的残余氨气进入尾氨吸收塔,被循环喷淋 水吸收后全部返回储水罐。
作为优选,所述尾氨吸收塔为填料塔。
本发明的优点是:回收了乙醇胺生产中的全部氨和水,解决了传统乙醇 胺生产所产生的大量稀氨水需处理的难题,方便了整个反应系统内的水平衡; 同时由于闪蒸罐和氨压缩机的应用,氨和水能顺利回收,因此降低了蒸氨塔 高度,减少了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乙醇胺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 明。
实施例:(1)氨来自液氨中间罐,催化剂水来自储水罐,环氧乙烷来自 环氧乙烷储罐,三股物料分别用计量泵输送至管式反应器,调节各计量泵流 量先使液氨和催化剂水配制成95%(W)的氨水,然后与环氧乙烷充分混合进 入管式反应器反应,反应器温度为95℃,氨与环氧乙烷的摩尔比根据产品组 成需要在15∶1~4∶1之间调节;
(2)从反应器出来的含有氨3500kg/h、水185kg/h的乙醇胺混合液进入 蒸氨塔;蒸氨塔内压力在1.35~1.5Mpa之间,底部温度控制在175~195℃(包 括两端点值在内的两端点值之间的任意值均可,优选为185℃),其中氨 3458kg/h、水14kg/h以气相方式进入氨冷凝器冷凝成含水液氨,然后返回液 氨中间罐,乙醇胺混合液中剩余的氨42kg/h、水171kg/h在后续设备中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仙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仙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9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交联聚丙烯系树脂预发泡粒子及模内发泡成形体
- 下一篇:阳极电沉积涂料组合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