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嵌入式测缝计及检测裂缝张合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0608.2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廖仁强;郝长江;黄斌;陈志康;吕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10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式 测缝计 检测 裂缝 合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岩土结构物内部(或深部)裂缝或结构缝张合度的 嵌入式测缝计,该测缝计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及其他建筑领域所涉及到的混凝 土结构物、岩石边坡、地下洞室、工业与民用建筑裂缝的检测监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 用本发明测缝计检测裂缝张合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利电力工程中的坝体为混凝土和岩体的结合体,由于种种因素坝体或岩石边坡在经 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裂缝或不良结构面,为确保工程的使用安全,需要对裂缝或不良结构 面进行长期实时的监测,以便随时掌握裂缝的张合情况。目前,通用的监测手段是在坝面 或岩体上钻孔穿过裂缝或结构面,然后埋入很长的测杆,通过测杆在孔口安装测量装置, 这种方式不仅实施过程复杂,而且只能测量全孔的变形,为综合值,其值包含混凝土的自 身膨胀或收缩变形及测杆的变形,不直观,观测效果也不好,且孔口仪器难以保护。在其 它混凝土结构物工程和岩土工程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嵌入式测 缝计,它不仅结构简单,实施和检测方便,而且定位牢靠,测量性能可靠,测量精度高, 可直接长期测量混凝土结构和岩土结构内部的裂缝和结构面的张合变化情况。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使用上述的嵌入式测缝计提供一种将测 缝计直接跨接裂缝两侧的检测裂缝张合度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嵌入式测缝计技术方案为:包括有传感器护套 和安设在传感器护套中的位移传感器,在传感器护套的两端通过接杆联接有孔位定位装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传感器护套为滑动伸缩护套,由内、外套管相互套接配置而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孔位定位装置包括有皮囊,皮囊上分别连接进浆管和排气管,皮 囊腔呈圆筒形,用以灌注可膨胀固化的水溶性聚氨脂。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水溶性聚氨脂膨胀率达170~250%,膨胀凝结固化后成弹性体。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滑动伸缩护套两端通过接头与接杆相联,接杆的另一端联接锚头, 圆筒形的皮囊中部设通孔套装在锚头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滑动伸缩护套的一端安设有电缆,电缆与位移传感器相导通。
本发明检测裂缝张合度方法的技术方案为:在裂缝的一侧钻检测孔,检测孔须对穿裂 缝面,即检测孔的中心线对穿裂缝两侧的裂缝面;然后将上述嵌入式测缝计的传感器滑动 伸缩护套预拉一段量程,再将整个测缝计顺检测孔轴向安装于孔内跨缝处,使测缝计的两 端孔位定位装置分别落位于裂缝两侧的混凝土或岩体中,通过孔位定位装置使所述测缝计 两端与裂缝两侧的检测孔牢固相联,通过引出电缆对传感器进行检测。
按上述方案,安装测缝计使传感器滑动伸缩护套内套管朝向孔内,外套管朝向孔外。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检测孔与裂缝面基本相垂直。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孔位定位装置包括有皮囊,皮囊上分别连接进浆管和排气管,皮 囊腔呈圆筒形,按所需凝结时间配好水溶性聚氨脂,将聚氨酯液体通过进浆管灌入底部(孔 内侧)皮囊内,直至排气管反浆憋住排气管,使皮囊内充满聚氨酯液体后憋住进浆管,用 同样的方式灌注上部(孔外侧)皮囊,当聚氨酯膨胀凝结固化后,在弹性张力作用下使孔 位定位装置牢固定位在检测孔中,即使测缝计两端与裂缝两侧混凝土体或岩体牢固结合定 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长期有效和精确地测量混凝土结构和岩体内部(深部) 的裂缝和结构面的张合度及发展情况,随时掌握裂缝的张合情况,为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运 行和管理提供信息,为工程建筑物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持;2、结构简单,设置合理,使用 时直接嵌入裂缝,定位便捷牢靠,检测精度高,运行性能可靠,实施和使用方便,实用性 强,且仪器安装在孔内,利于保护,无需要维修和保养,使用寿命长;3、解决了深部裂缝 难以监测的问题,为工程安全监测及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促进了裂缝监测技术 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正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用BOPP膜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褐煤锅炉燃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