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浸出液基复合抑藻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0219.X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3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清;周丽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42 | 分类号: | A01N65/42;A01N65/34;A01N65/08;A01N37/40;A01N43/16;A01N43/08;A01N57/10;A01N61/00;A01N37/44;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610207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浸出 复合 抑藻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华污染环境治理技术,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抑制富 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渡生长,防止和消除淡水水华发生的植物浸出液基复合 抑藻剂。
背景技术
目前,天然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在中 国,淡水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重,除了云南滇池、江苏太湖和安徽巢 湖三大淡水湖泊已发生严重的蓝藻水华污染外,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和 水库中也都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污染现象并检测到了藻毒素的存在。 部分湖泊中鱼虾基本绝迹,而代之以适应污染的各类底栖微小生物类群,湖泊水 体的颜色、气味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部分湖泊甚至成为纳污水体。许多知名湖 泊的地理位置处于大、中城市周边,它们的污染导致城市景观质量下降,严重影 响了这些地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水质污染导致湖泊及其沿岸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同时这些湖泊水库都是重要 的饮用水源,藻类死亡后释放出的藻毒素,在自然水体中降解缓慢,从而给人类 健康埋下隐患。因此,面对天然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和蓝藻水华暴发 越来越频繁的局势,水体水华防治刻不容缓。
控制淡水富营养化藻类生长、治理水华污染的技术方法,目前归纳起来主要 包括:(1)控制氮、磷等营养物的流入;(2)物理方法治理;(3)化学方法防 治;(4)生态方法防治;(5)生物方法防治。其中控制氮、磷等营养物的流入主要 是防止人类各种不合理的活动,减少和切断营养盐来源和通道,从而达到控制水 域藻类生长和水华污染治理。物理治理方法是将污染物质转移到别的地方,从而 达到控制水域藻类生长和水华污染治理,但污染物本身并没有得到根治,因此有 很大的局限性,且成本很高,不宜大规模提倡。化学治理方法是以硫酸铜、二氧 化氯等杀藻剂对水域藻类进行灭杀,以达到控制水域藻类生长,但这种方法对水 域有时是雪上加霜,会使水中增加影响鱼类健康的新化学物质,会带来二次污染, 不宜提倡。生态治理方法是通过种植水生湿地植物降低水体中的氮磷,以达到控 制水域藻类生长和水华污染治理,这种方法是一种长期预防的有效方法,但这种 方法实施工程巨大,耗时较长,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效果,且还存在引入生物数量 的问题,即在某一特定水域引入多少数量的生物能使水体生态系统不至于被破 坏。因为在特定水域过量引入其他生物对水体生态系统本身会有严重的影响。
控制淡水富营养化藻类生长、治理水华污染,目前在学术界提倡的方法是生 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 且与当今世界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谋而合,因此这项技术也成为当前水环 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的方向。目前采用生物方法控制富营养化水域藻类生长、治理 水华污染的公开技术有:
1、生物激活剂生物修复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提供好氧微生物所需酵素、氧 份及生长活动刺激剂,促进好氧微生物消化分散作用,加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 染物,提升水体溶氧,对污水进行处理。生物激活剂一种是由美国的一家公司生 产,台湾能邦科技公司代理在中国大陆销售,另一种为美国的Probiotic Solutions公司研制的水体净化促生液(Bio-energizer,简称BE)。两种产品的 成分接近,主要有氨基酸、尿素、腐殖酸、酶、维生素、酵母膏等50种以上的 有机复合营养物,不含微生物。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生物激活剂在激活好氧 微生物的同时也会促进藻类光合作用,虽然不会形成水华,但会使藻类生长超过 对照样本,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并且显效时间慢,通常要十天以上。
2、发酵稻草提取液(BFA)抑藻。该技术为上海强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完成,发酵稻草提取液由废弃稻秆经生物发酵而成,含有酚羟基、羧基和甲氧基 等活性基团的氨基酸、多糖、多元有机酸和维生素等组成的生化复合液,用以提 高微生物的活性,强化对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效果。该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一是 只适用于浅层水体,对于长江三峡等大型水域则不太适用。二是该发酵液的抑藻 作用具有特异性,对鱼腥藻和念珠藻有显著抑制效果,而对小球藻的抑制效果不 明显,且对于实际的自然水体的抑藻长期效应还有待证实。另外实验研究表明, 发酵稻草提取液灭菌后没有抑藻效果,这表明发酵稻草提取液是其所含微生物起 主要抑藻作用,这也就是说将其应用到自然水体中会引入外来微生物,具有生物 安全隐患。现有很多市售及专利产品的生物抑藻剂(如上海林瑞水景园艺有限公 司专利产品生物抑藻剂)都含有细菌,有着同样的生态安全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凹槽的建筑围墙砌块
- 下一篇:自动收开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