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压实验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0021.1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8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雷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海平 |
主分类号: | G09B23/12 | 分类号: | G09B2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00 四川省德阳市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压 实验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仪器,具体为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存在的大气压实验仪。
背景技术
现行初中物理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存在的实验中,有一个较为出名的“倒吸试管”实验,做法是,找两支大小不同的试管,要求大试管的内径略大于小试管的外径,使两支试管刚好套在一起没有太大的缝隙。在大试管内装约半试管水,将小试管漂浮在大试管内的水面上,然后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不用担心放开手后小试管会掉下去。你将看到水从试管壁间缓缓流下,小试管慢慢地向上钻进了大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底碰在一起。你能说出其中道理吗?原来,当两个试管一起倒过来后,水沿试管壁往下流,两个试管间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就把小试管顶了上去。
该实验能取得出乎意料的实验效果,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存在思维上的难点:
不少学生会认为小试管的上升,是上部水压减小吸上去的吧?和外部的大气压有没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证明呢?
造成学生产生如此想法的原因是:只改变了此条件(小试管上方液体压强),又要把得出的现象说成是彼条件(小试管下方的大气压)存在的证据,不符合变量控制法、逻辑不严谨,增大了理解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变量控制法的、克服思维障碍的大气压实验仪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气压实验仪,由无色透明的柱形管、外径略小于柱形管内径的可插入柱形管内的试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端。
采用上述结构后,就可以在柱形管上部的开口处配胶塞(或用手指堵住),使得试管内的水有“密闭”、及“与外界大气相通”两种状态的变化,在堵住上端的开口时,试管会随着水的排出而上升;但在未堵柱形管上端的开口时,试管则与水一同下落。从而明确“下方大气压对试管向上顶”的认识,符合科学研究中“变量控制法”的精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突出悬念,趣味性强、效果好。
②、方便好用:易于组装,便于重复演示。
③、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试管,2.柱形管,3.水,4.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柱形管2的两端均开口,其中一端的开口用于试管1的插入,另一端的开口用于插入胶塞4以堵住开口。试管1的外径应略小于柱形管2的内径,以使试管1刚好能套柱形管2内,并应两者间没有太大的缝隙。
为便于观察试管的移动,所述试管应为有色材料制作;或所述试管为无色玻璃制成,但试管底部内壁塞上有色填充物,如有色的气球材料的一小块;或试管上粘贴有有色的标签条。
用法:
1、巧设悬念、不装水:将试管放入柱形管内,堵与不堵上部开口处,小试管均要下落,间:若在是里面装满水,小试管会下落、不动、上升?
2、在柱形管内装满水,将小试管插入柱形管内约三分之一处,用大拇指(或用胶塞)堵在柱形管的一个开口处,再一起倒立过来。会发现水向下流出,同时,里面的小试管不断上升。
3、[引导探究]柱形管内装满了水,小试管为什么要上升呢?
是因为水排除了里面的空气,小试管上部的水向下流动,水压减小,于是小试管被下部的气压顶向上部。
4、[学生疑惑]小试管的上升,是上部水压减小吸上去的吧?和外部气压有没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证明呢?
5、重复上述第2步,不堵柱形管上端的开口处,小试管上部的水和外部空气相通,水压等于外部气压,于是小试管上部的水压和下部的气压差为零,会发现水及小试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立即下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海平,未经雷海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