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基坑局部涌水的方法及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9166.X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成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2 | 分类号: | E02D19/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 冬 |
地址: | 617023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基坑 局部 方法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局部涌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处理基坑局部涌水的方法及设施。
背景技术
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槽),无论是否采用降水措施,尤其是技改工程,基坑的底部常会出现局部涌水现象,需采取专项措施进行处理。现有的处理措施往往费工费时,而且处理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且效果好的处理基坑局部涌水的方法及设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处理基坑局部涌水的方法,在基坑外围挖集水井;在基坑上各局部涌水部位埋置聚水罩,将局部涌水分别截断并聚集在各聚水罩内;通过引水系统将聚集在各聚水罩内的水排入集水井;其中,所述聚水罩为周边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罩体。该方法利用聚水罩对各局部涌水进行截流和收集,并通过引水系统对聚水罩内的水进行引流和排放,成功解决了基坑局部涌水、底板渗漏等技术难题,而且效果好,即节能又环保,对降低工程成本效益显著。
作为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基坑中埋置集水盒,通过管道将各聚水罩内的水汇聚在集水盒内进行集中排放到集水井。通过设置集水盒解决多个涌水点的集中排水问题,可由单一排水总管排至场外集水井,最后封堵场外管头,达到迅速止水、封堵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处理基坑局部涌水的设施,该设施包括埋置在基坑各局部涌水部位上的聚水罩、与各聚水罩连通的引水系统以及设置在引水系统出口处的集水井;其中,所述聚水罩为周边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罩体。
为实现各聚水罩的集中排水,该设施中的引水系统包括埋置在基坑中的集水盒,集水盒的入口通过引水支管与各聚水罩连通,集水盒的出口通过排水总管将水排入集水井。
进一步的是,引水支管高于排水总管,以便利用虹吸原理,实现引流和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理基坑局部涌水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聚水罩;2-出水引流管;3.-引水支管;4-集水盒;5-排水总管;6-阀门;7-夯填土;8-集水井;9-砼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处理基坑局部涌水的方法,在基坑外围挖集水井8;在基坑上各局部涌水部位埋置聚水罩1,将局部涌水分别截断并聚集在各聚水罩1内;通过引水系统将聚集在各聚水罩1内的水排入集水井8。该方法利用聚水罩1对各局部涌水进行截流和收集,并通过引水系统对各聚水罩内的水进行引流和排放,成功解决了基坑局部涌水、底板渗漏等技术难题,而且效果好,即节能又环保,对降低工程成本效益显著。
作为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基坑中埋置集水盒4,通过管道将各聚水罩1内的水汇聚在集水盒4内进行集中排放。通过设置集水盒4解决多个涌水点的集中排水问题,从而可由单一排水总管排至场外集水井,最后封堵场外管头,达到迅速止水、封堵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处理基坑局部涌水的设施,具体如图1、图2所示:该设施包括埋置在基坑各局部涌水部位上的聚水罩1、与聚水罩1连通的引水系统以及设置在引水系统出口处的集水井8。聚水罩1为周边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罩体,罩体上设置有出水引流管2,用于排放将聚水罩1内聚集的水和空气。将聚水罩1埋置在涌水部位,从而对局部涌水起截断作用,使其在聚水罩1内聚集。为实现各聚水罩1的集中排水,所述引水系统包括埋置在基坑中的集水盒4,集水盒4的入口通过引水支管3与各聚水罩1连通,集水盒4的出口通过排水总管5将水排入集水井8。其中,引水支管3高于排水总管5,以便利用虹吸原理,实现引流和排水。所述排水总管5上还设置有阀门6,从而将底板的止水堵漏转化为建筑物体外排水总管管头的封堵,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此外,各聚水罩1既可以串连也能够并联设置,以便根据基坑各处涌水部位的距离和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
该设施的施工过程为:挖集水井8,然后在基坑上挖槽埋设排水总管5和引水支管3;埋设集水盒4;通过静压或垂击的方式埋置聚水罩1;将排水总管5与集水盒4的出口连接,将集水盒4的入口与各引水支管3连接;将各引水支管3与各聚水罩1的出水引流管2连接;在基坑上铺设夯填土7和砼垫层9,将集水盒4和聚水罩掩埋。夯填土7的作用是减少垫层砼量,满足持力层承载力的要求。砼垫层9作用是便于底板施工测量、放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9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容器搅拌装置的旋转支承结构
- 下一篇:湿法烟气脱硫除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