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压探究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9051.0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2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雷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海平 |
主分类号: | G09B23/12 | 分类号: | G09B2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00 四川省德阳市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压 探究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仪器,具体为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存在的教学仪器。
背景技术
现行初中物理的“瓶吞鸡蛋”实验,是在玻璃瓶内放入沾有酒精并点火的棉花,再将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随着瓶内空气的冷却,气压降低,熟鸡蛋将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被压进瓶内。该实验除操作非常麻烦外,还有长期被人视而不见的缺隙:只改变了此条件(熟鸡蛋下方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又要把得出的现象说成是彼条件(鸡蛋上方容器外的大气压)存在的证据,不符合变量控制法、逻辑不严谨,增大了理解难度,具体为不少学生会简单地认为鸡蛋是被瓶内减小的气压“吸”进去的,因此,“鸡蛋上方空气的下压作用”在理解上还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变量控制法的大气压实验仪。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气压探究仪,其特征在于,它由两端开口且透明的柱形管、分别接在两开口处的导气塞与密封塞、插入导气塞内的导气管、以及置于柱形管内的充水气球构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将柱形管的一端通过导气塞、导气管接至气枪上;在柱形管另一端的管内放入充水气球,再用气枪抽气,比较在充水气球端的开口处接与不接密封塞的条件下,由充水气球移动的差异性来探究大气压是否存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具有质疑功能:为何两次都在抽气,但接与不接密封塞的结果为何不一样。
2、装置简单,成本低、容易推广。
3、可多班重复操作,使用及组装都很方便。
4、充水气球免去了瓶吞鸡蛋实验中准备熟鸡蛋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管,2.导气塞,3.柱形管,4.充水气球,5.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柱形管3两端均有开口,其中一端的开口处(图1左端)塞有已插入导管1的导气塞2,导管1用于接至气枪的抽气端;另一端口(图1右端)的柱形管内放入充水气球,充水气球外侧的开口处接密封塞。所述导气塞、密封塞的外径必须与柱形管开口处的内径相匹配,以使得导气塞、密封塞能分别在柱形管两端开口处塞紧。
用法:
1、课前准备:将气球充水,用线捆好,作充水气球。
2、连接装置:将气枪的抽气端通过导管、导气塞与柱形管的一个开口端不漏气地连接好。气球外壁应沾水湿润,以减少充水气球与柱形管内壁间的摩擦,将充水气球放入柱形管另一端的内壁,并向内移动空出密封塞的位置。
3、第一次实验,不接密封塞:先交代学生观察需对气枪进行几次按压动作,才能使充水气球由一端移至另一端,再演示、观察,可发现充水气球很容易向另一端移动。
4、第二次实验,要接密封塞:将充水气球放在柱形管内的一端,并且强调充水气球所处的位置与上述第一次实验所处的位置相同;再将密封塞不漏气地紧接在气球外端的开口处。仍然先交代学生观察需对气枪进行几次按压动作,才能使充水气球由一端移至另一端,再演示、观察。可发现充水气球不会向内移动或移动的距离很短。
5、交流讨论:上述不同的实验现象可巧妙启发学生思考,两次都在抽气,为何一次能吸入,另一次不容易吸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作出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其他(她)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海平,未经雷海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9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