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苯胺类化合物有传感功能的荧光传感材料、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51147.2 申请日: 2009-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1550234A 公开(公告)日: 2009-10-07
发明(设计)人: 贺庆国;何锦龙;程建功;陈庆;曹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8G73/02 分类号: C08G73/02;G01N21/64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潘振甦
地址: 20005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苯胺 化合物 传感 功能 荧光 材料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对苯胺类化合物有传感功能的荧光传感材料,方法及其 在苯胺类化合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属于检测苯胺化合物的传感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环境污染物名单中包括14个类别,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苯胺 类化合物(ANI)是其中一类,共包含3种物质。苯胺类化合物包括苯胺及 衍生物,二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6-二氟硝基苯胺等。这类污染物可 经由呼吸道,皮肤,眼睛接触或误食而使人体中毒,早期中毒徵候为头痛,恶 心,有时会呕吐或喉咙干涩。低浓度中毒(1)会造成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变性 血红素血症),皮肤呈现灰蓝色发绀现象。(2)对於中枢神经症状为虚弱、暴 躁、头晕、耳鸣、困倦、呼吸急促、神经障碍、昏迷,甚至全身痉挛。(3) 心脏效应的症状为心传导阻断,心跳不规则及失去意识。高浓度中毒可能造 成呼吸衰竭和呼吸麻痹而造成窒息死亡。

ANI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炸药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近年来, 沿江化工厂增多,这类化合物的生产量日益增大,产生的废水和排出的废气 也相应增加。建立针对ANI的简单、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是实现对环境污 染有效的控制、管理和预警的重要内容。ANI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将亚硝酸盐 氧化成偶氮类物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分析。这种分析方法不仅灵敏 度低,而且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

目前,各国科技工作者都在关注和开发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ANI监测 用的仪器主要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极谱仪、 傅里叶红外色质联用仪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处理比较复杂和稳定性不足等 缺点,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

本发明拟提供一类含吡啶化合物的传感材料,利用芳基吡啶化合物与苯 胺类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发生电荷转移,通过荧光淬灭来实现对苯胺 类化合物的识别,从而引导出本发明的构思。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已有的检测手段检测慢、前处理复杂、仪器昂贵、 选择性差和灵敏度不高等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对苯胺类化合物 有传感功能的荧光传感材料,拓宽苯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检测含ANI的传感材料。

一种检测苯胺类化合物的传感材料,其特征在于芳基与吡啶基相连形成 荧光传感材料,所述的传感材料包括线型、星型或树枝状芳基吡啶化合物及 在芳基或吡啶基上进一步功能化构建成的寡聚物和聚合物。其结构通式如图 1所示。吡啶单元的个数为从1-150的正整数。

所述的荧光传感材料为线型芳基吡啶,结构通式表示为:

线型荧光传感材料的吡啶单元的个数为1-2的小分子化合物或以其共聚 单元的聚合物。

其中芳基可以是给电子的三芳胺和取代的三芳胺、二芳胺和取代的二芳 胺、咔唑和取代的咔唑、吡咯、苯、联苯、萘、蒽、菲、芘、芴、联芴、螺 芴、吲哚咔唑、噻吩、联噻吩、并噻吩、呋喃、咪唑、吩噻嗪、三嗪、吖啶、 噻唑、苯并噻二唑、苯并硒二唑、噻吩并吡嗪和喹喔啉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的芳基上取代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列芳基的衍生物。包括芳基 上含有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脂肪胺基、羧基、磺酸基、硼酸基、氰基、 硝基、氨基、铵基、氢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和酯基,还包括三芳 胺、二芳胺、咔唑、吡咯、苯、联苯、萘、蒽、菲、芘、芴、联芴、螺芴、 吲哚咔唑、噻吩、联噻吩、并噻吩、呋喃、咪唑、吩噻嗪、三嗪、吖啶、噻 唑中的一种。

所述的荧光传感材料,其中吡啶单元的个数为从1-150的正整数。所述 的荧光传感材料,星型或树枝状传感材料的吡啶单元的个数为3-150个。优 选的寡聚物和聚合物荧光传感材料,其中吡啶单元的个数为2-150正整数。

所述的荧光传感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荧光聚合物对苯胺、对硝基苯胺、 邻硝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硝基苯胺等苯胺类化合物具有传感功能。最优 选的是对苯胺传感效果最佳。

所述的寡聚物及聚合物荧光传感材料,其特征是:相关寡聚物和聚合物 的结构式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1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