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钩端螺旋体疫苗候选的外膜蛋白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50588.0 申请日: 2009-05-05
公开(公告)号: CN101544689A 公开(公告)日: 2009-09-30
发明(设计)人: 郭晓奎;秦金红;赵蔚;陈春燕;杨宏亮;朱泳璋;何平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主分类号: C07K14/20 分类号: C07K14/20;C12N15/31;C12N15/63;C12N1/21;C12N1/19;C12N5/10;C12P21/02;C07K16/12;A61K39/02;A61P31/04;C12R1/01
代理公司: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翟 羽;何兴元
地址: 200025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螺旋体 疫苗 候选 膜蛋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与医学领域,具体涉及可作为候选疫苗的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

背景技术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细长、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属于螺旋体目(Spirocheatals)螺旋体科(Spirocaetaleae)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以前,把钩端螺旋体分为2个种: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广义)和腐生型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广义)。问号钩端螺旋体根据交叉凝集实验又可分为不同血清型,至少可分为25个血清群,200余个血清型。我国有18群75型,是世界上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根据DNA-DNA杂交的结果对钩端螺旋体进行了根据基因种的分类。目前共分为17个基因种,其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主要有L.interrogans(狭义),L.kirschneri,L.noguchii,L.borgpetersenii,L.santarosai,和L.weilii等基因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能引起的钩端螺旋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该病全球分布,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常见人兽共患病,已经有7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有此病的存在,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1955年以来病例达250多万,死亡2万多人。本病在我国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其它大部分地区,以稻田型和洪水型为主。发病率与洪涝灾害、降雨量多少密切相关。每逢夏秋季节发病者众多,病势急剧。钩端螺旋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高热、头痛、寒战、乏力、淋巴结肿大和明显的肌肉疼痛。重者可并发肺出血、黄疸、脑膜脑炎和肾功能衰竭等。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在国外有所上升,甚至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地区。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对其致病和免疫的机制了解还较粗浅。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治钩端螺旋体病的最好方法。钩端螺旋体疫苗先后经历了传统的全菌体疫苗、改良的浓缩疫苗和外膜疫苗时期,对防治钩端螺旋体病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它们共同的缺点是免疫力不够持久,效价低,作用范围窄,需要每年在疫区进行免疫接种,同时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不能引起交叉免疫保护,这些缺点限制了钩端螺旋体疫苗的应用。现在钩端螺旋体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是新型疫苗的研制,其核心是寻找合适的疫苗候选基因。在最近几年中,一些疫苗候选分子如Hap-1(LipL32)、LipL41、OmpL1、Lig、FlaB、Hsp58、SphH等相继被研究,虽然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至今没有合适的钩端螺旋体亚单位疫苗进入临床,因此需要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钩端螺旋体疫苗研究。

钩端螺旋体疫苗先后经历了传统的全菌体疫苗、改良的浓缩疫苗和外膜疫苗时期,对防治钩端螺旋体病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它们共同的缺点是免疫力不够持久,效价低,作用范围窄,需要每年在疫区进行免疫接种,同时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不能引起交叉免疫保护,这些缺点限制了钩端螺旋体疫苗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作为候选疫苗的钩端螺旋体的外膜蛋白、及其片段、类似物、衍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编码这个蛋白的多核苷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生产这个蛋白的方法以及蛋白和编码序列的用途。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分离出来的钩端螺旋体的外膜蛋白,如SEQ IDNO:1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保守性变异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或其活性衍生物。较佳地不含信号肽序列。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分离出来的编码上述多肽的多核苷酸,该多核苷酸包含一核苷酸序列,该核苷酸序列与选自下组的一种核苷酸序列有至少70%相同性:

(a)编码上述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的多核苷酸;和(b)与多核苷酸(a)互补的多核苷酸。较佳地,该多核苷酸编码具有SEQ ID NO:1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更佳地,该多核苷酸的序列是选自下组的一种:

(a)具有SEQ ID NO:2的序列。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含有上述多核苷酸的载体,以及被该载休转化或转导的宿主细胞或者被上述多核苷酸直接转化或转导的宿主细胞。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制备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多肽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a)在适合表达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的条件下,培养上述被转化或转导的宿主细胞;

(b)从培养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多肽。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与上述的钩端螺旋体外膜多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还提供了可用于检测的核酸分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0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