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8735.0 | 申请日: | 200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戚嵘嵘;宫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5/04 | 分类号: | C08J5/04;C08F283/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翠莹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饱和 聚酯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原料组分为:不饱和聚酯50-85份、交联单体5-30份、复合增韧改性剂0.5-10份、固化剂0.1-5份、促进剂0-5份、抗氧剂0.01-3份、润滑剂0.02-3份、消泡剂0.01-3份和填料0-20份,各组分之和为100份,先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然后与上述原料总重量的0.3-4倍的玻璃纤维进行复合,在20-180℃固化2-600分钟,得到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其中,
所述的交联单体为苯乙烯、氯化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或2,5-二溴苯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复合增韧改性剂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异丁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聚异丁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油酸接枝聚异丁烯共聚物、油酸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油酸接枝油酸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尼龙、油胺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基甲氧基硅烷接枝聚异丁烯共聚物、乙烯基乙氧基硅烷接枝聚异丁烯共聚物、乙烯基甲氧基硅烷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取其中两种以上组分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化剂为过氧化环己酮、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甲乙酮、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2,2-偶氮双(2-甲基丙脒)盐酸盐、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二烷烃、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乙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或是它们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进剂为二甲基苯胺、二乙基苯胺、二甲基甲苯胺、硫醇、硫醚、三价磷衍生物、辛酸钴、环烷酸钴、钒、锰或亚油酸钴,或是它们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2,4-二特丁基苯基)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2,2′-甲撑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肼、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4,4′-(β,β′-二羟基二丙氧苯基)-2,2-丙烷,取其中两种以上组分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剂为硅酯、硅油、N′,N-乙撑双油酸酰胺、乙撑双脂肪酰胺、芥酸酰胺、丙二醇脂肪酸酯、三醋酸甘油酯、油酸酰胺、液体石蜡、硬脂酸、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芥酸、硬脂酸锌、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钡,或是它们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泡剂为磷酸三丁酯、豆油、玉米油、聚醚、高碳醇或二甲基硅油,或是它们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碳酸钙、二氧化硅、云母、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硅灰石、高岭土、氧化镁或炭黑,或是它们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增韧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为长玻璃纤维、短玻璃纤维、玻璃布或玻璃毡,或是它们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87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