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光学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5266.7 | 申请日: | 200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7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闫爱民;刘立人;周煜;孙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G01S17/89;G02B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合成 孔径 激光 成像 雷达 光学 天线 | ||
1.一种通用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光学天线,特征在于其构成是:包括激光光源(1),沿该激光光源(1)发射的激光光束前进方向依次是第一半波片(2)和第一偏振分光棱镜(3),被该第一偏振分光棱镜(3)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该反射光束作为本机振荡激光光束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4)并由第一反射镜(5)返回后到达并透过第一偏振分光棱镜(3)射向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8),所述的透射光束作为发射激光光束,依次经过发射次望远镜目镜(6)、次望远镜物镜(7)、第二偏振分光棱镜(9)、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0)、主望远镜目镜(11)、主望远镜物镜(12)和主望远镜出入瞳面(13)射向目标,由目标返回的回波激光光束经原路主望远镜出入瞳面(13)、主望远镜物镜(12)、主望远镜目镜(11)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0),返回至所述的第二偏振分光棱镜(9),由该第二偏振分光棱镜(9)反射的光束经第二反射镜(14)、第一接收转像透镜(15)、第二接收转像透镜(17)到达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8),该回波激光光束和所述的本机振荡激光光束通过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8)合束,再经过第二半波片(19),通过第四偏振分光棱镜(20)进行偏振分光,水平偏振的合成光束经第一孔径光阑(21)由第一光电探测器(23)进行外差接收,垂直偏振的合成光束经第二孔径光阑(22)由第二光电探测器(24)进行外差接收;
所述的主望远镜物镜(12)和主望远镜目镜(11)组成用于激光发射和接收的天线主望远镜,主望远镜物镜(12)的焦距为f1,主望远镜目镜(11)的焦距为f2,所述的主望远镜目镜(11)的后焦面和主望远镜物镜(12)的前焦面重合,主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M1=f1/f2,所述的主望远镜的出入瞳面(13)位于主望远镜物镜(12)的外焦面上,所述的主望远镜目镜(11)的外焦面为主望远镜的入出瞳面,所述的主望远镜的出入瞳面(13)与主望远镜的入出瞳面相互成像;
所述的次望远镜目镜(6)和次望远镜物镜(7)构成次望远镜,次望远镜物镜(7)的焦距为f3,次望远镜目镜(6)的焦距为f4,次望远镜物镜的出瞳面与主望远镜的入出瞳面重合,所述的次望远镜物镜(7)具有次望远镜物镜偏离量(8),该次望远镜物镜偏离量为次望远镜物镜(7)偏移次望远镜不离焦状态下次望远镜物镜所在位置的距离;
所述的第一接收转像透镜(15)和第二接收转像透镜(17)组成一个接收4f转 像望远镜,第一接收转像透镜(15)和第二接收转像透镜(17)的焦距为f5,第一接收转像透镜(15)的入瞳面与主望远镜的入出瞳面重合,该接收4f转像望远镜具有接收离焦量(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光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偏振分光棱镜和第三偏振分光棱镜均设定为水平偏振光束通过,而垂直偏振光束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光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4)的角度设置使得从第一偏振分光棱镜(3)反射出的本机振荡激光光束从第一反射镜(5)返回到第一偏振分光棱镜(3)上的偏振旋转了90°而能够直接通过该第一偏振分光棱镜(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光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0)的角度设置,使得透过第二偏振分光棱镜(9)的发射激光光束经过主望远镜发射,目标反射的回波由主望远镜接收的光束返回到第二偏振分光棱镜(9)上的偏振旋转了90°而能够被第二偏振分光棱镜(9)反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光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望远镜物镜偏离量(8)Δl1为:
或Δl1=0,
式中:z为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到目标的距离,R为发射激光光束波面在距离z处的曲率半径,f1为主望远镜物镜(12)的焦距,f2为主望远镜目镜(11)的焦距,f3为次望远镜物镜(7)的焦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52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