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白光LED的锑酸盐系列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5115.1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5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强;夏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9/00 | 分类号: | C09K9/0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白光 led 锑酸盐 系列 荧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白光LED(发光二极管)的锑酸盐系列荧光材料及其 制备方法。所述的材料为电光照明材料,属荧光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节能和环保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能源消耗巨大 的照明领域,必须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光源的新一代节能环保的绿色光源。半 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是最有可能替代传统光源的新 一代固态光源。LED照明具有绿色环保、寿命超长、高效节能、抗恶劣环境、 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工作电压低及安全性好的特点,因此 被誉为继白炽灯、日光灯和节能灯之后的第四代照明电光源,或称为21世 纪绿色光源。
为使LED进入日常照明领域,人们需要白色光源。实现白光LED有多种 途径,考虑到可行性、适用性等因素,最常用的方法是荧光粉组合LED。一 个短波发射的LED被用来激发长波发射的荧光粉,LED的短波长光和荧光 粉发射的长波长光混合而形成白色光。这种方式开发较早、成本低、是目前 的主流方式。其中,蓝光LED芯片加YAG:Ce黄色荧光粉的方式已商业化。 该方式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黄色荧光粉YAG:Ce目前已经大量生产,但该 技术被日本Nichia公司垄断,且其显色性较差。同时,黄色荧光粉发光效率 还不够高,有自吸收效应,需要通过开发新型的高效荧光粉来改善。此外, 紫外LED芯片加能被紫外光激发的红、绿、蓝荧光粉的方式被认为是较理想 的方式。其优点是白点仅取决于荧光粉(对LED芯片性能变化的容忍性高), 显色性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白光。但该方式也存在荧光粉转换效率低的问 题。
如上所述,可看出白光LED的实现离不开高效率的红、绿、蓝三基色荧 光粉。各种荧光粉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白光LED的发展。尽管如此,在现有 的荧光粉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转换效率低,红光和蓝光的亮度低等。 因此,寻找新的荧光材料体系对解决已有的问题和实现高亮度的白光LED至 关重要。目前转换效率较高的荧光粉多为硫化物体系,这类荧光粉发光稳定 性差,光衰较大或者成本较高。如MGa2S4:Eu2+(M=Ca,Sr,Ba),CaS:Eu2+, 和SrS:Eu2+等,它们极易吸湿潮解,其差的稳定性不能满足LED应用的要求。 因此,合成具有良好发光特性、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的新型LED用荧光粉 迫在眉睫。
在寻找新型荧光粉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至关重要。其必须满足 以下要求:(1)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2)合适的禁带宽度和晶体结构以及低 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寻找良好的基质材料进而制备发光性能优异的LED用荧光材 料具有重大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系列可用于白光LED的锑酸盐荧光材料及其制 备方法。所提供的荧光材料将发光元件的紫外光转换为高强度的可见光。本 发明的构思为:
1、基质材料阴离子的选择:作为荧光粉基质的阴离子需满足的要求是其 必须具有透光性,锑酸根阴离子能满足此要求。因此锑酸盐可作为潜在的发光 基质材料;锑酸盐种类繁多,如PbSb2O6构型的锑酸盐MSb2O6(M=Ca,Sr,Ba, Cd等)、LnGeSbO6(Ln=Sc、Y和稀土元素),金红石结构的MSb2O6(M=Mg, Zn等),双钙钛矿结构的Ba2LnSbO6(Ln=Sc、Y和稀土元素),Ca2LnSbO6(Ln =Sc、Y和稀土元素),氟铝镁钠石结构的MSb2O7(M=Ca,Sr)、NaLnSb2O7(Ln =Sc、Y和稀土元素)、SrCdSb2O7,变形氟铝镁钠石结构的Ca2Ln3Sb3O14(Ln =Sc、Y和稀土元素)等等。这些都保证了可供选择的锑酸盐基质材料的多样 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5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