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基介孔分子筛SBA-15固定化酶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4820.X | 申请日: | 200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徐佳佳;胡龙兴;党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08 | 分类号: | C12N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基介孔 分子筛 sba 15 固定 生物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硅基介孔分子筛SBA-15的固定化酶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着重对固定化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属固定酶生物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992年Mobil公司的Kresge和Beck等首次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合成了新颖的有序介孔氧化硅材料MCM-41(Mobile Composition Material 41),这是分子筛与多孔物质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由于在重油催化和大分子分离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介孔分子筛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不久即开发出一系列的介孔材料,如SBA系列、MSU系列、CMK系列、HMS、KIT、以及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系列等。介孔分子筛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类新材料,可用作功能材料、吸附剂、催化剂及其载体,不仅弥补了微孔沸石分子筛的不足,还可以利用有序介孔作为“微反应器”,制备具有特殊光、电、磁等性能的纳米材料,因此在化学工业、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吸附分离、催化及光、电、磁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生物催化剂制备领域中,固定化酶技术占有重要地位,而酶固定化载体在催化剂制备中又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酶固定化载体主要有以下几类:(1)高岭土、硅胶、皂土、氧化铝、磷酸钙胶、微孔玻璃等无机化合物,这类载体的缺点是酶与载体之间结合力弱,对pH、盐浓度、温度等条件要求苛刻;(2)戊二醛和双藕联苯胺-2,2’-二磺酸等,用这类载体制备固定化酶,制备过程较困难,且酶不能再生;(3)聚丙烯酰胺类,以聚丙烯酰胺作为包埋剂,该方法制得的固定化酶易漏失,常存在着扩散限制、催化反应受传质阻力影响、不宜催化大分子底物反应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酶活性、稳定性以及降低催化剂使用成本,采用新的酶固定化载体、发展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有意义和迫切需要的。介孔分子筛均一可调的介孔孔径、稳定的骨架结构、易于修饰的内表面、一定壁厚且易于掺杂的无定型骨架,以及高比表面积等属性,使其可用于酶蛋白质的固定化,充当生物催化剂的载体,制得优良的固定化生物酶催化剂。使用介孔分子筛固定化酶的潜在优势在于:(1)介孔分子筛具有的高比表面积,可导致高的酶负载量;(2)介孔分子筛孔道的可控制性,可增强酶的稳定性和活性;(3)介孔分子筛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和均一的表面性质,可预测酶在固定化过程中的行为;(4)固定化酶的操作过程简单和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化酶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硅基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固定对象,吸附法为固定化方法,利用介孔分子筛的属性和SBA-15的孔径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分子尺寸相匹配的特性,实现酶在硅基介孔分子筛SBA-15的孔道和外表面的同时固定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a.硅基介孔分子筛SBA-15的制备:以聚环氧乙烯醚-聚环氧丙烯醚-聚环氧乙烯醚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将4重量份聚环氧乙烯醚-聚环氧丙烯醚-聚环氧乙烯醚三嵌段共聚物(P123)溶解于120重量份的2M的盐酸溶液和3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8.5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TEOS),并在35℃下持续搅拌20h。随后将反应物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在80℃静置条件下反应24h。最后将固体产物收集,水洗,室温干燥,在8h内将温度缓慢升至500℃,并恒温煅烧6h。
b.在硅基介孔分子筛上固定化酶:以SBA-15为载体,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固定对象,吸附法为固定化方法,实现酶在硅基介孔分子筛SBA-15的孔道和外表面的同时固定化。将步骤a制备的0.2g的硅基介孔分子筛SBA-15载体加入到10~30ml、吸附反应pH为4~12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2h,使其在溶液中分散均匀;搅拌完毕,将1~15mg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加入溶液中搅拌,吸附反应时间为1~10h;随后过滤,并用二次水和磷酸盐缓冲溶液轮流反复冲洗分子筛料,最后将得到的载酶分子筛自然干燥,得到固定化酶生物催化剂。
本发明的原理及实验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48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戳式拾物器
- 下一篇:一种钢筋砼用立体承力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