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座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3269.7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4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诚 |
主分类号: | A47C7/02 | 分类号: | A47C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具,尤其是指一种当人们在采取任意坐姿时腰背部都能得到有效支撑的座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座具,无论是座椅还是沙发,其靠背基本上是一个整体,适合于某一特定的坐姿。如办公座椅,在人们采取笔直的坐姿时,其靠背能有效地支撑人体腰背部,但当人们采取休闲坐姿时(即人体臀部相对于座椅前移),腰部及以下部位悬空、得不到支撑,久之使人腰酸背痛,容易引起腰部疾病;而某些沙发在腰部具有凸起,在人们采取休闲坐姿时,其靠背能有效地支撑人体腰背部,但当人们采取笔直坐姿时,却不能提供舒适的支撑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座具因其靠背是一个整体,不能在任意坐姿时均能给人体腰背部提供有效支撑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本发明是一种座具,它包括座垫总成、靠背总成和靠背调整机构。
座垫总成包括座垫骨架和座垫,座垫安装在座垫骨架上。
靠背总成包含靠背骨架和靠背,靠背由上靠背和下活动靠背组成,上靠背固装在靠背骨架上;下活动靠背通过铰链或其它零件联接着靠背骨架,下活动靠背有上、下两个端部,其中至少一个端部为不受靠背总成和座垫总成约束的、可相对于上靠背运动的自由端。
下活动靠背与靠背骨架的联接关系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可将下活动靠背的上端与靠背骨架铰链联接,此时下活动靠背的下端为自由端;也可以在下活动靠背与靠背骨架之间用连杆联接,此时下活动靠背的上、下端均为自由端。不同的结构需要不同的靠背调整机构。
上靠背和座垫采用海绵类泡沫材料。下活动靠背采用底架外包泡沫的结构,底架可采用钢铁、硬木、或塑料材料,下活动靠背靠其底架与靠背骨架或靠背调整机构联结,为叙述方便,以“下活动靠背”统称其底架与泡沫。
在上靠背、下活动靠背的内部,可增设辅助功能,如电加热、电动按摩等。
靠背骨架与座垫骨架联接在一起,在家具座椅或沙发中,两者固联为一体;在汽车座椅中,可用调角器将靠背骨架与座垫骨架联接在一起,汽车座椅的座垫滑动装置和升降装置看作座垫骨架的一部分。
靠背调整机构包含支承元件和驱动元件,支承元件一端支撑着下活动靠背,另一端联接着驱动元件,根据支承元件与下活动靠背的连接方式,有多种调整机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靠背调整机构可以用人手驱动,也可以用电机驱动。
在使用本发明时,用人手或电力,使驱动元件驱动支承元件,使下活动靠背的自由端相对于上靠背运动,下活动靠背相对于上靠背的位置发生变化,达到人体所需要的支撑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效果:当人需采取不同的坐姿时,只要调节靠背调整机构使下活动靠背的自由端相对于上靠背运动至适当的位置,使人体腰背部总能得到有效的支撑,防止因久坐引起的腰部疾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图3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其中图3为图2的右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有多种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几种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在图1中,1为座垫骨架,2为座垫,座垫2固装在座垫骨架1上,1和2构成座垫总成。
在图1中,3、4、5构成靠背总成,其中3为靠背骨架,4为上靠背,5为下活动靠背,4和5组成了靠背。上靠背4固装在靠背骨架3上,下活动靠背5有上自由端51和下自由端52。下活动靠背5在其中间部位与靠背调整机构的连杆6铰链联结,上自由端51和下自由端52不受靠背总成的所有零件(下活动靠背5自身除外)和座垫总成所有零件(1、2)的约束,并可相对于上靠背4运动。
在图1中,6、7、8、9、10、11构成了靠背调整机构,其中6为连杆,7为支杆,6和7组成支承元件;连杆6的一端铰链联接并支撑在下活动靠背5的中间部位,另一端连接着钢丝绳82;支杆7一端与靠背骨架3铰链联接,另一端与连杆6铰链联接。8、9、10、11组成驱动元件,其中8为拉索组件,拉索是机械和汽车上常用的一种组件,它包含软管81、钢丝绳82,83、84为软管81的两个端部。9为螺母套,10为螺杆,11为手轮。
拉索8的钢丝绳82一端联接着连杆6、另一端联接着螺杆10;软管81的端部83固装在靠背骨架3上、端部84固装在螺母套9内。螺母套9固装在靠背骨架3或座垫骨架1上。手轮11固装在螺杆10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诚,未经杨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32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