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粉保温砂浆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3100.1 | 申请日: | 2009-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吕运征;柳舒;吕运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运征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08;C04B18/12;C04B18/14;C04B14/38;C04B1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323湖南省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粉 保温 砂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与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砂浆,具体用于建筑内外墙保温,尤其是涉及一种综合利用废弃物、防水抗渗、抗开裂、环保的干粉保温砂浆。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大力提倡环保、节能建筑结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已是建筑节能最重要的途径。目前国内的外墙保温体系主要有保温板材和保温砂浆,由于保温板材很难用于旧房的保温节能改造、施工难度大、造价高,短期内要在旧房保温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中普遍采用复合节能墙体保温板材是不现实的。传统的砂浆和砌体由于导热系数相差较大,容易产生冷(热)桥现象,易开裂、吸潮等,由于裂缝引起的能量损失达20%以上,对外墙保温具有很大的缺陷性。浆体保温砂浆可分为现场搅拌和预混浆料两种,现场搅拌运输方便,但由于设备和人为的客观原因,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预混浆料产品质量较好,可以直接进行施工,但运输非常麻烦。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发现,授权公告号为CN 1139551C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外保温砂浆及制备方法”,其组分为:水泥、高分子粘结剂、聚苯乙烯泡沫颗粒、纤维和水,研究结果表明保温效果较好,其导热系数为0.103w/m.k,但该专利中水泥的用量大,浪费资源;同时砂浆的后期强度不理想;现场配制实施困难,在功能上较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对保温砂浆多功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综合利用废弃物、节能保温、防水抗渗、抗开裂、抗压强度高、粘结力强、易施工、便于贮存和运输的环保干粉保温砂浆。
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干粉保温砂浆包括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或矿渣粉,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硅酸盐水泥35-60%,粉煤灰和/或矿渣粉5-25%,有机高分子乳胶粉1-15%,阻燃聚苯乙烯泡沫颗粒0-5%,隔热骨料5-30%,复合纤维0.01-0.65%,耐水剂010%,外加剂0-2.5%;所述的有机高分子乳胶粉为聚乙烯-醋酸乙烯乳液与丙烯酸乳液或聚乙烯醇的二元共聚物,或聚乙烯-醋酸乙烯乳液与丙烯酸乳液和聚乙烯醇的三元共聚物;所述的复合纤维含有40-70%(重量百分比)的聚丙烯纤维和30-60%(重量百分比)的水镁石纤维,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3-12mm。
所述粉煤灰与矿渣粉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粉煤灰和/或矿渣粉粒径为10-100um,其含炭量重量百分比为0.5-1.5%。
所述有机高分子乳胶粉中的聚乙烯-醋酸乙烯乳液与丙烯酸乳液和/或聚乙烯醇可以以任意比例聚合,形成所需要的聚合物胶粉。
所述阻燃聚苯乙烯泡沫颗粒粒径为0.5-4.5mm,且粒径为0.5-1.5mm与1.5-2.5mm与2.5-4.5mm重量百分比的比例为1-3∶4-6∶2-4。
所述隔热骨料含有20-60%(重量百分比)的膨胀珍珠岩、海泡石、蛭石、陶粒或空心玻璃微珠和40-80%(重量百分比)的硅钙粉或石英砂,其粒径为10-600目。
所述的耐水剂为聚乙基羟基硅氧烷乳液、水性硅烷、钛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方案中的聚乙基羟基硅氧烷乳液;钛酸酯优选三乙醇胺钛酸酯、烷醇胺钛酸酯、异丙基三异硬脂酰基钛酸酯。
所述的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十二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磺酸化三聚氰胺、聚乙烯乙二醇、三乙醇胺、甲酸盐、增钙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聚羧酸系减水剂优选甲基丙烯酸/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基醚共聚物、酰胺/酰亚胺型或聚酰胺-聚乙烯乙二醇支链型,其产品牌号优选花王公司的2000与3000系列、竹本油脂株式会社的HP系列、NMB公司的SP系列、Grace公司的100pH系列、Sika公司1100与1200系列、日本制纸化学株式会社的SF500系列或MBT公司的pheomixTOOF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运征,未经吕运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31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