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椎骨后路动态内固定棒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0559.6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唐恒涛;金大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515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骨 后路 动态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外科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内固定器。
背景技术:
椎弓根螺钉系统是脊柱外科固定手术中普遍应用的内固定装置,主要由椎弓根螺钉和固定棒组成,常用于固定受损伤的腰椎骨,以保证脊柱的稳定和神经系统的安全。为了保证被固定节段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的微量活动,避免出现邻近节段退变以及器械疲劳断裂等并发症,动态内固定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各种动态内固定棒,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2008年08月14日公开的公开号为WO 2008/098206A1的“动态稳定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脊椎动态内固定棒,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1(见原文件的Fig.4)所示。由图1可见,刚性棒232的一端与一套筒234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为一体,另一刚性棒230的一端从套筒234的另一端伸进套筒234内,刚性棒230在伸入套筒234部分设有的凸缘,该凸缘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或更多的弹性元件240,所述的弹性元件240由刚性棒232的端部和套筒234另一头的向内辐射状延伸的凸起299(见原文件的Fig.8)夹持在凸缘的两侧,构成刚性棒230和232的微动结构。当刚性棒230和232分别固定于椎骨的相邻节段时,两刚性棒230和232便可随椎骨节段作径向和轴向微动。但是,由该专利文件的附图11~13(见原文件的Fig.11、Fig.12和Fig.13)显见,刚性棒232相对于套筒234是静止的,只有刚性棒230相对于套筒234能产生微动,因此两刚性棒230和232之间的相对微动量,即与刚性棒230和232固定的两椎骨节段之间的相对微动量明显受限。
上述申请案的另一实施例如图2(见原文件的Fig.28)所示。由图2可见,该方案相当于图1所示方案的一种组合,中间刚性棒832的两端通过螺纹分别与套筒834a和834b连接一体,显见,当刚性棒830a、830b和832分别与椎骨的不同节段固定时,中间刚性棒832相对于其两头的套筒834a和834b也是静止的,因此与中间刚性棒832固定连接的椎骨的节段和与刚性棒830a固定的椎骨的节段之间的微动量以及与中间刚性棒832固定连接的椎骨的节段和与刚性棒830b固定的椎骨的节段之间的微动量也同样明显受限。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不足,本实用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增大椎骨后路动态内固定棒中两刚性棒之间的相对微动量。
本发明上述的技术问题的一种方案为:
一种椎骨后路动态内固定棒,该动态内固定棒包括:
第一刚性棒和第二刚性棒,两刚性棒首尾邻接;
一圆柱形套筒,该套筒内中部设有一径向隔挡结构,两个末端分别设有一螺盖,螺盖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的第一刚性棒和第二刚性棒分别由该通孔伸进套筒内,并能产生相对的轴向和径向的微小移动;所述的
套筒内所设径向隔挡结构两侧的空腔中分别设有两组碟簧;每一刚性棒伸进套筒内部分的中部均向外径向扩张有一凸缘,该凸缘的每一侧套设一组碟簧,两组碟簧由设在套筒末端的螺盖与径向隔挡结构限制在径向隔挡结构一侧的套筒内,以抵抗第一刚性棒与第二刚性棒之间相对运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径向隔挡结构可以由设在套筒内壁上的环形槽和设该环形槽内挡圈构成,也可由套筒内壁向中心延伸形成的隔环或隔板,其中以由套筒内壁向中心延伸形成隔环为佳,这样可使刚性棒能够穿出碟簧,确保碟簧不易滑脱;所述的每一组碟簧至少为一只,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两只或三只甚至更多;所述的第一刚性棒和第二刚性棒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与椎骨相匹配的弧形棒。
本发明所述的动态固定棒还包括设在所述螺盖中心的通孔的内壁与所对应的刚性棒外壁之间的弹性密封结构,该弹性密封结构由设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的环形槽和设在该槽内的环形弹性密封圈构成。所述的弹性密封结构既可避免患者体液渗入所述的套筒内,也能让第一刚性棒与第二刚性棒之间能够产生微小的自由移动。
本发明所述的动态固定棒,根据需要可制成一种椎骨后路多节段动态内固定棒,该多节段动态内固定棒由多于三根上述动态固定棒依次首尾串联组成,其中,相互串联连接的前一动态固定棒的第二刚性棒与后一动态固定棒的第一刚性棒为一整体。
本发明所述的固定棒,将现有技术中与套筒固定连接(螺纹连接)第二刚性棒改进成弹性连接结构,从而使第一刚性棒与第二刚性棒之间所产生相对的轴向和径向的微小移动增大至每一刚性棒独立微小位移之和,且只增加了可接受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既可增大患者椎骨节段之间的活动范围,也可减轻患者的人体负担,为进一步提高动态稳定效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藏支架的箱子
- 下一篇:单锅筒双回程偏锅筒热管式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