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冬青嫁接后的管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35868.4 | 申请日: | 200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2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冠一 |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A01G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冬青 嫁接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木栽培领域,涉及一种冬青嫁接后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冬青属种子由于种皮厚、胚发育不全,因此播种育苗发芽率不仅很低(0~50%)而且发芽时间长,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芽,且生长十分的缓慢,所以种子育苗十分困难。目前,冬青商品苗木繁育大都是采用较易繁殖的枸骨大苗做砧木进行嫁接繁殖,但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嫁接方法及嫁接后的管理),嫁接成活率往往很低,一般在30~50%。繁育困难不仅对冬青属的苗木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而且造成了两种弊端,一是多次补嫁接,商品苗的培育周期变长,使育苗成本大幅提高;二是推迟了商品苗上市的最佳时期,造成苗木销售价格偏低、经济效益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冬青嫁接后的管理方法,以克服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接穗回芽、死亡,商品苗成型慢,培育周期长,育苗成本高的弊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冬青嫁接后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月下旬~3月中旬,在嫁接后3~5天,嫁接苗圃灌一次透水。促进砧木和接穗快速愈合。
(2)地栽枸骨砧木萌芽力极强,在生长季节,为了保证树体内的养分集中,促进砧木和接穗的愈合及接穗的生长,应及时抹除砧木上所有萌孽,越早越好,露头就抹,一般5~7天一次。
(3)4月中下旬,嫁接部位的砧木与接穗已充分愈合,这时应去除嫁接部位外套的塑料袋,促进接穗的生长。
(4)当新梢长到15~20cm时,应及时将顶芽摘除,促进新梢多分枝早成型。摘心次数随生长情况而定,结合整形修剪快速培养树型。
(5)为了促进接穗新梢快速生长、早日培养成理想树型,5~8月份树木生长旺盛期,嫁接地块应每隔20~30天,在树的周围挖沟追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人粪尿、饼肥)或含N、P、K的复合肥,根据水分情况及时地浇水和排涝,松土和锄草。
(6)9月中旬~10月上旬拆除嫁接地上面遮阳网。
步骤(5)中,所述的腐熟有机肥施用量,人粪尿为每亩每次150~200公斤或饼肥每亩每次20~40公斤。
步骤(5)中,所述的含N、P、K的复合肥每亩每次施用量为20~40公斤。
有益效果:本发明冬青嫁接后的管理方法,不仅冬青嫁接成活率提高到95.3%,又能使嫁接新品种快速成型,大大地缩短了冬青商品苗的田间培育时间,使育苗成本大幅降低,商品苗提前出圃,占有苗木的高价市场。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2005年2月下旬~3月中旬,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地栽构骨为砧木,接穗是从美国和荷兰引进的冬青属树种,如:长叶黄纹冬青、红千鸟枸骨、劳森金心冬青、金帝金边冬青、花刺枸骨叶冬青等10个品种,共嫁接接穗38497个,嫁接后套袋、搭荫棚。而后采用本发明的管理方法进行正常管理,在嫁接后3~5天,嫁接苗圃灌一次透水。以促进砧木和接穗快速愈合。由于地栽枸骨砧木萌芽力极强,在生长季节,及时用手抹除砧木上所有萌孽,一般5~7天一次。4月中下旬,砧木与接穗已充分愈合,这时应去除嫁接部位外套的塑料袋。当新梢长到15~20cm时,应及时将顶芽摘除,促进新梢多分枝早成型。摘心次数随生长情况而定。在5~8月份树木生长旺盛期,每隔20~30天,在树的周围20~30cm处挖沟追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人粪尿、饼肥)或含N、P、K的复合肥每亩每次20~40公斤,根据水分情况及时地浇水和排涝,松土和锄草。9月中下旬拆除嫁接地上面遮阳网。本发明的冬青嫁接后的管理方法,不仅冬青嫁接成活36688个,成活率达到95.3%,又能使嫁接新品种快速成型,大大地缩短了冬青商品苗的田间培育时间,使育苗成本大幅降低,商品苗提前出圃,占有苗木的高价市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冠一,未经张冠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5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