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动力电池叠层电芯的叠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2837.3 | 申请日: | 200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5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金平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2/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 雁 |
地址: | 213144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动力电池 叠层电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叠层电芯的叠片方法,本发明涉及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用于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动力源的各种混合式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属于动力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叠层电芯的叠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制袋法,是将正极片或负极片封装在两片绝缘隔膜中间,然后采用热压或超声波的方法使正极片或负极片与两侧的两片绝缘隔膜粘接在一起形成一袋,然后再将制好的一袋袋叠置在一起,然后用胶带等包起来,包时露出负极片上面的负极耳和正极片上的正极耳,这种叠层电芯的叠片方法方法存在着下列缺陷:工艺复杂,速度慢,效率低,绝缘隔膜具有隔离电子和绝缘性能和具有吸液持液的能力,但由于绝缘隔膜边缘热封后上面的气隙孔被封闭,造成绝缘隔膜吸收电解液和储存电解液的能力变差,而这种能力的变差意味着电解液的流失,电解液流失后会造成锂离子动力电池发热、容量的损失,从而导致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早期衰减,循环寿命降低;另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叠层电芯的叠片方法是往复折叠法,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将正极片和负极片叠置在往复折叠的绝缘隔膜中间,这种方法使得被折叠的绝缘隔膜容易被正极片和负极片的边缘毛刺刺穿而微短路,而造成锂离子动力电池漏电或自放电。而且上述两种方法都存在着如下严重缺陷:(1)、易膨胀,安全性风险大。当完成锂离子动力电池注液和化成后,由于叠层电芯材料吸收电解液后产生膨胀及充电化成产生的气体,使锂离子动力电池产生膨胀,由于方形电池外壳不象圆形外壳四周的压强是均匀一致的,中间会产生严重的鼓包,圆形外壳虽然不象方形外壳那样产生严重的鼓包,但也存在着鼓包的风险和可能,而鼓包会使电池中间鼓包部分内阻增高而产生发热,进一步导致电解液蒸发,使得鼓包部分的容量损失,甚至导致容量早期衰减,从而使其循环寿命大大缩短,甚至带来对电池的损坏,严重时还有爆炸的可能,带来不安全隐患;(2)、抗震和耐挤压能力差。不论是圆形还是方形叠层电芯包好后放在外壳内,由于没有固定和支撑,保护性差,叠层电芯在外壳内容易窜动,抗震和耐挤压能力差,容易造成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损坏,从而使其循环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叠片方法,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而且使得使用这种叠置叠层电芯方法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抗震和耐挤压能力好、不易鼓包、保护性好、循环寿命长。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叠层电芯的叠片方法,在两块侧面夹板上开定位孔,在叠层电芯的负极片、正极片和绝缘隔膜上开与定位孔位置相匹配的连接孔,定位柱通过连接孔将按规定次序排列的负极片、正极片和绝缘隔膜套在定位柱外,并与侧面夹板在定位孔处进行固接,这样完成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叠层电芯的叠片。
本发明中,所述的定位柱与叠层电芯的负极片、正极片和绝缘隔膜之间绝缘。
本发明中,所述的固接采用铆接的方式进行固接。
本发明中,所述的两块侧面夹板为不锈钢板。
本发明中,所述的定位柱为不锈钢穿芯铆钉,定位柱外套有绝缘套管。
叠层电芯的规定排列次序为叠层电芯的负极片和正极片依次相间排列,负极片和正极片之间由绝缘隔膜隔开,最外层极片的外侧也设置有绝缘隔膜,左右两端均以负极片做为最外层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金平,未经周金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2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