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阴极荧光节能灯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2722.4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2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邹志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云泰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295 | 分类号: | H05B41/295;H02M5/4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黄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极 荧光 节能灯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具体来说,是一种冷阴极荧光节能灯的电路的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众人面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如今大多数人都选择使用节能灯作为照明手段,其亮度高,耗能少,深受大家欢迎。但是节能灯不可调节亮度始终是其一个重要缺陷,虽市场上存在着自带调光设备的节能灯具,但是由于其使用单片机等元器件,成本较高,一般鲜有人问津;且调光装置彼此不通用,这样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新的灯具的电路设计方案。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节能灯不可调光的缺陷,且可以直接在普通白炽灯的调光器上进行调光。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阴极荧光节能灯的调光电路,包括整流电路、触发电路、逆变器、光输出电路以及波形校正电路,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电路和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光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形校正电路为无源PFC电路,由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容C6及变压器T2组成,二极管D7与电容C6串联,二极管D8的正端连接变压器T2的次级,另一端连接电容C6后与二极管D7并联。所述的变压器T2与所述的光输出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逆变电路由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容C3、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及变压器T1组成,所述的变压器T1有3组绕组,晶体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变压器T1的一个次级绕组相连接,晶体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相连接,晶体管Q1的发射级通过电阻R3与晶体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2与电容C3并联后接入变压器T1中与晶体管Q1连接的次级绕组,晶体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接地。
本发明不仅可以在普通灯座上使用,而且也可以装在普通的白炽灯的调光灯座上进行光亮度调节,且光线稳定,无明显闪烁。元器件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冷阴极荧光节能灯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触发电路、逆变器、光输出电路以及波形校正电路,其中所述整流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电路和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光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在本发明中,整流电路DB1为桥式整流器,其作用为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所述的触发电路包括电阻R7,电容C5,二极管D5、二极管D6,其连接关系为所述的触发电路中的电阻R7、电容C5的接点位于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的正端,二极管D5的另一端接在逆变电路中的变压器T1中与晶体管Q1连接的次级绕组上,二极管D6的另一端并联在逆变电路中。所述的逆变电路包括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容C3,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与变压器的变压器T1中与晶体管Q2连接的初级绕组上。所述波形校正电路为无源PFC电路,其由D7、二极管D8、电容C6及变压器T2组成,被称为高频反馈充电式PFC电路或直流反馈方式的整流滤波电路。在波形校正电路的T2的初级的一端与电容C2、电容C4并联,另一端与变压器T3的初级连接,变压器次级与CCFL灯管连接,在次级的两端并联电容C7与电容C8。
在所述的逆变电路中变压器T1有3组绕组,1个初级绕组、2个次级绕组。晶体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变压器T1的一个次级绕组相连接,晶体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相连接,晶体管Q1的发射级通过电阻R3与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串联连接,电阻R2与电容C3并联后共同接入变压器T1与晶体管Q1连接的次级绕组,晶体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云泰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云泰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27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