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条皮辊轴承套筒组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1347.1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6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陆应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应航 |
主分类号: | D01H5/74 | 分类号: | D01H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条 皮辊 轴承 套筒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并条机械中并条皮辊与支撑轴承之间连接,适用于各种机型的并条机皮辊轴承结合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并条皮辊轴承结合件,采用将滚动体置于套筒内部的方式,实现并条皮辊芯轴的旋转支撑。两只滚针轴承装在套筒孔内,中间由垫圈隔开,由弹簧卡圈实现轴承的轴向固定。结合件中的并条皮辊芯由装在套筒内的球垫。实现皮辊芯轴与套筒配合后的滚动轴向定位。这种结构的并条皮辊轴承结合件轴向定位精度差,皮辊芯轴极易绕花使芯轴变形弯曲,造成棉条质量不稳定,如形成规律性竹节纱或突发性纱庇增多瑕疵。由于轴承装在套筒内使注入滚动体处的有限油脂经轴承旋转发热后很快稀释而流失,因而轴承极易磨损失效。且芯轴与套筒由于轴承的失效而同样磨损加急。要想解决上述轴承的润滑问题,唯一之办法是经常想轴承内注入油脂。而这会总结构下的注油方式又相当麻烦。不取下结合件,不拆卸结合件是无法加注润滑脂的。这就造成上述结合件的寿命短。保养工作量大。耗油多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并条皮辊轴承套筒组合装置。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连接部位摩损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的:它是由套筒、芯轴、垫圈、弹簧卡圈、滚针轴承、钢球、皮辊、皮辊内衬套筒等构成。其特征在于皮辊与滚针轴承之间设有皮辊内衬套筒;滚针轴承支撑于芯轴上;芯轴两端支撑于套筒内部,且与套筒之间滑动连接;皮辊内衬套筒与芯轴之间设有一组限位钢球。
芯轴、皮辊内衬套筒之间有两组滚针在皮辊内衬套筒内滚道与芯轴外滚道之间作滚动旋转支撑。一组钢球在皮辊内衬套筒内沟与芯轴外沟之间作滚动轴向定位。形成了特殊形式下的双列滚子轴承。芯轴与不带滚动体的套筒之间有间隙配合,其目的是让芯轴与套筒之间存有园周受力位置微变的可能性,尽可能地减低芯轴单向固定受力之倾向。
为了方便对滚动体处的注油,芯轴的两端设有加油孔b,这个加油孔直通滚动体处,并与套筒尾端的加油孔a相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则无需拆卸结合件即可在机上对滚动体实施及时注油。
本发明所提供的并条机皮辊轴承结合件,具有明显的使用效果,使结合件既保持原有的纺纱技术要求。使用寿命提高了6倍以上,又便于结合件的制造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套筒、2芯轴、3垫圈、4弹簧卡圈、5滚针轴承、6钢球、7皮辊、8皮辊内衬套筒、a、b为加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所示,两组滚针轴承5设置在皮辊内衬套筒8与芯轴2之间实现了皮辊7绕芯轴2的转动。芯轴2外侧设有的外沟道与皮辊内衬套筒8内侧设有的内沟道用以装入钢球6,以此实现芯轴2与皮辊内衬套筒8之间的旋转轴向定位。内滚道两端开有装入弹簧卡圈4的卡簧槽,用以滚针轴承5的浮动定位。
芯轴2的两端面中心处设有¢2mm的b孔,与设在两外滚道中心处的垂直小孔和设在外沟道边缘处的垂直小孔相连接。经过设在套筒1尾端的a孔,可直接对两组滚针轴承5和一组钢球6处实施注油。
套筒1的接口外园处开有R槽,用以装入垫圈3。从而实现无缝密封。
套筒1与芯轴2之间的配合为H11/C11。
本发明所提供的并条机皮辊轴承结合件对外工作部位的胶辊7,与传统并条皮辊轴承结合件对外工作部位的胶辊,其形状与尺寸无异。它采用了将滚动体完全置于并条皮辊芯内部而套筒1内部又完全没有滚动体的结构形式。加之密封装置与注油孔的妥善设置,既保持了结合件原有的技术特性,又增强了结合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纺纱质量,方便了保养维修,降低了油料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应航,未经陆应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缝纫机无污染润滑系统
- 下一篇:管道除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