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烟防伪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7721.0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1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理;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明理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Q30/00;G06Q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2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烟 防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香烟的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尽管我国对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对烟草的买卖实行严格的管理和限制,但由于烟草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商品,因此烟草特别是香烟制假售假的现象依然非常的严重。这些制假制假售假的非法行为不仅使烟厂和烟草公司损失严重,而且会造成国家的税收大量流失,影响到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在香烟上使用行之有效的防伪技术来进行防假打假,是保证国家、企业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途径,势在必行。
但目前香烟生产厂家采取的防伪技术往往总达不到防伪的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所采用的绝大部分防伪方式都是采用非常的单一形式,依赖这种单一的防伪技术或标识,往往只会给造假者制造一些造假的难度和成本而已,造假者很快就会进行仿造,因此这种单一的防伪标识不足以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因此创造一种既能高效防伪又十分便于查验的防伪标识,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显然有着十分迫切和现实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香烟防伪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伪不严密的问题,从而保证国家、企业的利益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香烟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香烟包装盒上设置防伪识别码;
将香烟盒装条后,在相应的香烟包装条上设置与所述香烟包装盒上防伪识别码相关联的数字识别码;
将香烟条装后箱,在相应的香烟包装箱上设置与所述香烟包装条上数字识别码相关联的数字识别码;
将所述香烟包装盒上的防伪识别码、香烟包装条上的数字识别码、香烟包装箱上的数字码输入到相应的查询数据库;
给各级烟草经销商制定相应的会员编号;
烟草经销商进货时需将其会员编号输入所述查询数据库中,其会员编号与其所购买香烟的香烟条包装或者香烟箱包装上的数字识别码相对应;
所述查询数据库可通过通讯方式查询。
优选的,所述防伪识别码分为可读防伪识别码和可视防伪识别码,所述可视防伪识别码为数字、字母、汉字或者以上三种任意结合的字符串,所述可读防伪识别码为条形码。
优选的,所述数字识别码所述可视防伪识别码为数字、字母、汉字或者以上三种任意结合的字符串。
优选的,所述查询数据库可通过短信进行查询。
优选的,所述查询数据库可通过电信系统经行查询。
优选的,所述查询数据库可通过网络进行查询。
优选的,所述可读防伪识别码或数字识别码可通过读码器进行识别,所述读码器可与所述查询数据库进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伪识别码或数字识别码可通过专用打假设备进行识别,所述打假设备可与所述查询数据库进通信连接。
该香烟防伪方法通过香烟包装盒、香烟包装条、香烟包装箱上设置互相关联的防伪识别码或数字识别码,并将这些识别码输入相关的查询数据库内。在烟草经销商进货时,将烟草经销商的会员号输入查询数据库,并且使烟草经销商的会员号和其所买的烟草包装上的数字识别码相对应。消费者可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通信方式对查询数据库进行查询,以检验该香烟为假冒产品。另一方面,生产厂家或者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设备对香烟及其包装上的防伪识别码进行识别,并和查询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比较来检验香烟的真伪。这种香烟防伪方法,在香烟及其各层包装上设置不同但有互相关联的防伪识别码或数字识别码,具有多重防伪功能,仿造者很难仿造,而且查询者可以通过查询该识别码得到该香烟的多种信息,从而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的辨别真假,可以起到很好的防伪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香烟盒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香烟条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香烟的防伪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明理,未经唐明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7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用电方法
- 下一篇: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