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氮废水处理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6733.1 | 申请日: | 200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0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恩民;陈岚;王廷非;罗荣晶;王文磊;张翙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恩民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外排的重要指标之一是NH3-N≤15mg/L(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通常工业废水的氨氮含量为500~50000mg/L,甚至更高,如不把废水中的氨氮去除,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植物(如藻类)疯长,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水体严重缺氧而导致水生物死亡,机体腐败,水质恶化。我国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有限的水资源遭到破坏,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破坏生态平衡,引起气候变坏,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工业废水中氨氮的去除,始终成为环境工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国是经济发展的大国,每年将有大量的氨氮废水产生,传统的生物法、物理法、物化法等去除氨氮已满足不了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在原有的氨氮去除方法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先进的工艺技术,来弥补传统工艺的不足,进而将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出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的新工艺,它克服了现有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的不足,兼顾流程简单、投资省、能耗低、技术成熟、控制方便以及无二次污染的需要,该工艺能对含有各种浓度氨氮的废水进行去除氨氮的处理,使氨氮废水经一次物化处理即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具体步骤是:
经预处理的原废水,由提升泵输送到脱氮剂混合器,自流到一级雾化塔下部的循环槽,经一级溶气泵加压并溶入空气泵入一级雾化塔上部,在微负压条件下充分雾化。废水在减压雾化情况下,大量的氨氮气体和溶入的空气被瞬间释放出来,液态水自上而下,与上升的新鲜空气逆流接触而落入塔下部的循环槽,释放出来的氨氮气体和进入塔中的新鲜空气上升到塔顶,经水分离器后排出塔外。
由于原氨氮废水是连续进水,一级雾化塔的溶气泵不间断运行,使得进入一级雾化塔下部循环槽的废水在一级塔内多次加压溶气——减压雾化——抽吸氨氮气体循环,水中的氨氮不断去除,达到一定的去除率时,再进入第二级塔,按照同样的流程进行循环,从而进一步去除氨氮。
当废水进入最后一级塔循环合格时,即可从排水口自流排出,去排水沟或回收利用。
从各级塔顶逸出来的氨氮气体和空气是经引风机抽引而出,当抽引气体氨氮浓度较高时,可去氨回收系统进行回收利用;氨氮气体浓度较低时,可向大气排放。
由于氨氮废水浓度的不同和对排水中氨氮要求不同,本工艺将采取不同级数和循环量,力求将能耗和添加药剂量控制最优。
作用机理:添加专用药剂使废水中含氮化合物较快的转化为游离氨氮和无毒氮化物,改变废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使氨氮气体顺利溢出,并且产生的液膜对气、液相起到隔离作用,避免氨氮气体的反溶,然后通过溶气泵的加压作用,将一定量的空气高度分散到水中,对水中的氨氮产生挤压、占位效应,形成一种“一触即发”的趋势,再由特制的喷嘴将液相雾化,使氨氮气体冲破液体包围,同时,液相中的氨气也向微气泡中扩散,随同气泡的上升被其带出液面,从而实现气态氨氮与液相的分离。
氨氮从水中解吸,由于本工艺采用低温(不加热)条件下,不管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考虑,均不可能一次性从高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即15mg/L以下,而且浓度越低一次性去除率越低,必须通过多次循环,逐步降低氨氮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如图所示,经预处理的原废水,由提升泵输送到脱氮剂混合器1,向混合器1中加入脱氮剂2自流到一级雾化塔3下部的循环槽4,经一级溶气泵5加压并溶入空气泵入一级雾化塔3上部,雾化塔顶部设雾化喷淋头6,废水在微负压条件下充分雾化。废水在减压雾化情况下,大量的氨氮气体和溶入的空气被瞬间释放出来,液态水自上而下,与上升的新鲜空气逆流接触而落入塔下部的循环槽4,释放出来的氨氮气体和进入塔中的新鲜空气上升到塔顶,经水分离器7后排出塔外。
由于原氨氮废水是连续进水,一级雾化塔的溶气泵不间断运行,使得进入一级雾化塔下部循环槽的废水在一级塔内多次加压溶气——减压雾化——抽吸氨氮气体循环,水中的氨氮不断去除,达到一定的去除率时,再进入第二级塔或更多级塔,按照同样的流程进行循环,从而进一步去除氨氮。
当废水进入最后一级塔循环合格时,即可从排水口自流排出,去排水沟或回收利用。
从各级塔顶逸出来的氨氮气体和空气是经引风机8抽引而出,当抽引气体氨氮浓度较高时,可去氨回收系统进行回收利用;氨氮气体浓度较低时,可向大气排放。
由于氨氮废水浓度的不同和对排水中氨氮要求不同,本工艺将采取不同级数和循环量,力求将能耗和添加药剂量控制最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恩民,未经周恩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6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