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扩展式P2P流的识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5134.8 | 申请日: | 200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0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鸣;许博;胡超;孙瑞锦;邢长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鸣;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18 | 分类号: | H04L12/18;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 |
地址: | 210007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展 p2p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数据通信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支持同时识别多种P2P流并能扩展识别P2P流功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P2P应用的流量目前已经占到因特网整体流量的60%以上,成为了网络带宽最大的消费者。在P2P体系结构中,对总是打开的服务器有最小的(或者根本没有)依赖。应用程序在间断连接的主机对之间进行直接的通信,这些主机对被称为对等方。因为这种对等方通信不必通过专门的服务器,该体系结构被称为P2P。这些P2P应用包括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但是它们都不同于采用周知端口的传统的应用,采用的是动态申请端口的方法。因此根据端口号已经无法确定某个流属于哪种P2P应用了,需要采用新的P2P识别方法。因此,目前普遍认为识别P2P流技术可以分为3大类型:基于应用层特征字的识别、基于运输层的启发式识别和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识别。此外,还有基于爬虫等识别方法。这些识别方法针对每种P2P应用是否要求实时、是否要求在线、是否要求廉价等,都会派生出不同类别的实现方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P2P流识别方法。
从网络的结构来看,识别P2P流的位置可以部署在网络主干,也可以部署在接入网(即接入网络主干的企业网(局域网)接入点)。如果部署在网络主干,P2P流识别系统通常需要处理由分光器获得的高速光信号,造价十分昂贵,但部署系统的数量较少。如果部署在接入网,部署系统的数量将很大,这就要求该P2P流识别系统具有廉价、易于管理维护等特点。
目前的P2P流识别系统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一般一台设备仅识别处理某一类P2P应用,这样识别多种类型的P2P应用就需要多台设备,费用较高,难以部署。第二,系统的结构不支持扩充新的识别方法。扩充或修改系统功能需要重新编译软件系统,甚至重新设计系统架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同时进行多种P2P流识别、并在不重新编译系统软件的情况下扩展识别P2P流功能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扩展式P2P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分组采集步骤,用于从网络链路俘获每个分组并刷新流表,该流表是一种包括网络链路上所有流关键信息的数据结构,流关键信息包括六元组信息,即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时间范围、流状态,其中流状态包括“P2P流编码”、“非P2P流”或“未知”;
B.新旧流判断步骤,取出每个新到达分组的六元组信息中的前四个元素进行散列操作,并将得到散列值与流表中的流信息进行散列匹配;如果该流状态归属“未知”,则转入下步;否则,转步骤A;
C.非P2P流识别步骤,检查上述分组的端口号是否明确属于传统网络服务的端口号范围,若是,将该流状态归属“非P2P流”,滤除该分组,并转步骤A;否则,进入下步;
D.识别特征字步骤,检查上述分组在特定部位是否具有某些P2P流的应用层特征字流;若是,根据P2P流类型将该流状态设置为相应的“P2P流编码”,并将该流信息的六元组,即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运输协议类型、P2P流编码,传递给通信模块处理,然后转步骤A;否则,进入下步;
E.识别其他P2P流的步骤,根据调度策略以多线程方式调用多个识别不同P2P流的识别程序并对分组进行识别;若某程序识别出分组是某各P2P应用,将该流状态设置为特定的“P2P流编码”,并将该流信息传递给通信模块处理,然后转步骤A;否则,做“非P2P流”标识,转步骤A。
其中,在所述的识别其他不同P2P流的步骤中,各P2P流的识别程序以动态链接库形式存储,由调度机制控制P2P识别程序执行顺序及所用参数。如果要增加或升级一种识别P2P流的程序,或改变调用某种识别P2P流程序的入口参数,则可以通过下列步骤实现:
①根据系统要求单独开发针对某种P2P应用的P2P流识别程序,该程序以动态链接库形式存在,并保持系统的主程序不变;
②通过调度机制修改P2P流识别程序执行时机、顺序及所用参数;
③从本地或远程将新的或升级后的识别程序放置到默认目录中;
④通过调度机制停止现行识别P2P流识别程序的运行;
⑤按调度机制执行P2P流识别程序。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鸣;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未经陈鸣;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51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