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竖轴集成水平自变桨式风力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3717.7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9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效刚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0;F03D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21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水平 变桨式 风力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竖轴集成水平自变桨式 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煤和石油等传统资 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传统能源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对 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迫切和广泛。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 生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风能转换系统大多数 采用的是横轴式风力发电机,即在水平轴上安装三个桨叶,该结构较为简 单,投资相对较少,技术也较成熟,在微风条件下(风速大于3m/s)即可 发电。但此种发电机的装机容量相对较小(一般小于30kW),而且体积大, 大功率风力发动机的桨叶直径在40m以上,在中风条件下(风速大于12m/s) 就必须停止工作,因为桨叶在迎风面垂直旋转的工况下会产生很大风阻, 对桨叶和基座都可能造成损害,因此,造成风能利用效率低下。近年来世 界上对竖轴式的风力发电机研究方兴未艾,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竖轴两侧的 阻力差推动竖轴旋转,带动发动机进行发电。根据上述原理形成有多种技 术方案,但目前这些方案尚不十分成熟,由于制造成本高、功率提升不大, 此类竖轴式风力发电机还难以普及。要想对现有风力发电技术进行提高, 必须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1)增大扭矩,只有增大风能转换装置的扭 矩才能带动更大功率的发电机组;(2)提高安全转速,只有提高安全转速 才能更有效的利用风能,尤其是能量高的大风;(3)提高功率体积比,使 风能利用范围更加广泛,利于在全方位普及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 新颖、转速高、转动力矩大的竖轴集成水平自变桨式风力发电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轴集成水平自变桨式风力发电装置,包 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通过变速器与竖直设置的主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轴的外圆上水平设置有多个桨叶组件。
两相邻桨叶组件的水平夹角α为60°。
所述桨叶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主轴外圆上的轴套,轴套内转动设置有 桨叶转轴,所述桨叶转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桨叶,所述两桨叶的叶面相互 垂直,在桨叶转轴与轴套上设置有转轴限位机构。
所述转轴限位机构包括径向连接在桨叶转轴上的一卡销和设置在轴 套内壁上、宽度为1/4轴套圆周的限位槽,所述卡销沿限位槽的宽度方向 摆动设置在限位槽内。
所述轴套与桨叶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
所述桨叶转轴的轴线位于桨叶中心线的一侧。
所述桨叶的表面为曲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风力发电机能够根据风向自动调整迎风桨叶的叶面,顺 风桨叶的叶面受风力作用自动下垂张开,逆风桨叶的叶面受风力作用自动 水平收起,不论风向如何变化,始终保持同向旋转力矩;
(2)可将多组桨叶安装在垂直轴上,使受风面积加大,从而增大了 主轴的旋转力矩,加快了转速,加大了适用风速的范围,能够带动更大功 率的发电机工作,由于桨叶为水平旋转,旋转产生的风阻较小,因此可在 大风下高速旋转工作;
(3)由于主轴竖直安装,因此发电机组可设在地面,从而降低了设 备的重心和安装难度;
(4)本发明可以制成小型化便于拆装的家庭用风力发电机,方便无 电地区的使用,甚至可以安装在坚固的建筑物顶端,适合于多种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向视图。
图3为本发明桨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发电机1,所述发电机1通过变速器 2与竖直设置的主轴6相连接,在主轴6的外圆上沿轴向、水平设置有多 个桨叶组件;两相邻桨叶组件的水平夹角α为60°。
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一桨叶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主轴6外圆上的一 轴套4,轴套4内转动设置有桨叶转轴5,所述桨叶转轴5的两端各设置 有一桨叶8,所述两桨叶的叶面相互垂直;在桨叶转轴5与轴套4上设置 有转轴限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效刚,未经陈效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基站电源设备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