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用大黄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3643.7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1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姜用贤;甘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用贤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6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用 大黄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中药材的加工方法,具体涉及的是药用大黄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药用大黄一直为一种野生植物,近些年来虽然有人种植,但只是零星的,量很少。大黄采收后,民间的一般做法是将其自然晾干即可。截止目前,未曾见有关药用大黄加工方法的文献资料。
发明内容
随着药用大黄仿野生栽培技术的公开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大,药用大黄的产量会逐渐增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药用大黄的加工方法,以求收获的药用大黄能够得到合适的加工处理,并保证其质量的均一性。
本发明药用大黄的加工方法是:
将采收的新鲜药用大黄趁鲜除去栓皮,切除支根,主根茎切成6-8cm的小段,均匀摊开,送入烘房,控温40-50℃,进行第一次烘烤,时间为48小时,同时抽排湿气;然后取出放晾,放置72-80小时后再将其送入烘房,控温50℃,进行第二次烘烤,时间为24小时。
支根的烘烤均按主根茎的烘烤方法完成。
大黄中含有较多的淀粉,遇高温会糊化,结成一层硬壳,水分难以散出,所以烘烤的温度控制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采取低温。本发明采用两段烘烤方式,是因为根茎内部的水分向外扩散的速度很慢,如果连续烘烤,就费时、费能,费用较高。采取间歇方式,可以使其里面的水分在常温状况下自然向外扩散,再次烘烤时,水分容易被赶净,达到干燥要求。本发明方法简单、规范、易行,烘干的大黄水分含量小于8.0%,产品的有效成分不会被破坏,外观光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1.将采收的新鲜药用大黄趁鲜除去栓皮,切除支根,将主根茎切成6-8cm的小段,均匀摊开,送入烘房。
2.控温40℃,烘烤12小时;调温至45℃,烘烤12小时;再调温至50℃,烘烤24小时。在此阶段要同时抽排湿气。然后取出放晾,放置72-80小时后再将其送入烘房。
3.控温50℃,烘烤24小时。在此阶段也要同时抽排湿气。然后取出放晾。
4.对含水量应和有效药用成分进行检测,然后分档保存。
支根的干燥方法与主根茎的干燥方法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用贤,未经姜用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