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d hoc网络中支持MIMO的拓扑未知广播传输多址接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3364.0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乐;王夏冰;蔡雪莲;李建东;陈丹;张阳;陈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W28/06;H04W74/04;H04W84/18;H04B7/04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张问芬 |
地址: | 71007***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d hoc 网络 支持 mimo 拓扑 未知 广播 传输 接入 方法 | ||
1、一种ad hoc网络中支持MIMO的拓扑未知广播传输多址接入方法,在多跳ad hoc网络中支持MIMO的时分多址接入协议基础上,修改了时隙结构和信号流程,使其在拓扑未知网络中有效支持广播传输,首先,利用GRAND算法为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事先进行时隙分配,每个时隙分成请求发送“RTS”,不发送“NTS”,数据传输“DATA”和否定应答“NAK”四个阶段,交换过程要根据时隙状态在时隙的四个阶段使用不同的MIMO数据流数目广播传输业务;每个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仅以一个数据流交换RTS/NTS分组,以利于接收节点冲突分解;如果发送节点要发送广播业务,只能在其所分配的时隙发送RTS分组给所有邻节点用于预约,如果接收节点没有正确接收到RTS分组,将立即给发送节点回复NTS分组,如果发送节点接收到NTS分组,即得知当前时隙不能发送广播业务,进而到下一个所分配的时隙预约;如果没有接收到NTS分组,则发送节点认为预约成功,便用全部的数据流发送广播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d hoc网络中支持MIMO的拓扑未知广播传输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广播传输信号流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发送节点进行信道的预约,预约成功,进入第二个阶段,发送节点发送广播分组;具体的信号流程如下:
(1)发送节点u如果有广播业务需要发送,它只能在其所分配的时隙中进行广播分组的发送,发送节点u首先在其所分配的时隙中的RTS阶段广播发送RTS分组进行信道的预约,等待接收节点的反馈;
(2)若发送节点u的任意一邻节点v在当前时隙的RTS阶段没有成功接收到该RTS分组,则在该时隙的NTS阶段给节点u回应一个NTS分组,表明当前时隙不适合发送广播业务;
(3)若发送节点u的任意一邻节点v在当前时隙的RTS阶段成功接收到该RTS分组,则节点v就不再给发送节点u反馈任何信息;
(4)如果发送节点u在该时隙的NTS阶段接收到NTS分组,则表明在当前时隙至少有一个邻节点不能成功接收到发送节点u的广播业务,因此,节点u应在下一个分配时隙从步骤(1)重新开始;
(5)如果发送节点u在该时隙的NTS阶段接收到冲突的NTS分组,表明在当前时隙有超过M个邻节点不能成功接收到节点u的广播业务,因此,发送节点u应在下一个分配时隙从步骤(1)重新开始;
步骤(1)~(5)为第一个阶段,每个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仅以一个数据流交换RTS/NTS分组进行信道预约,以利于接收节点冲突分解;
(6)如果发送节点u在该时隙的NTS阶段没有收到NTS分组,表明在当前时隙所有邻节点都能成功接收节点u的广播分组,发送节点u便在该时隙的DATA阶段发送广播分组;
(7)如果至少一个邻节点没有成功接收到广播分组,便在该时隙NAK阶段给发送节点u回复NAK分组;否则,邻节点全部保持安静,不回复任何分组;
步骤(6)~(7)为第二阶段,发送节点进行广播;
(8)一旦发送接点u在该时隙NAK阶段接收到NAK分组,表明至少有一个邻节点没有成功接收广播分组,则发送节点u就在下一个分配时隙从步骤(1)重新开始;否则,发送节点u认为广播分组发送成功;
至此,一个节点的广播过程全部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d hoc网络中支持MIMO的拓扑未知广播传输多址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个时隙结构修改成请求发送“RTS”,不发送“NTS”,数据传输“DATA”和否定应答“NAK”四个阶段,用于有效传输支持广播并减少开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3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以及集群业务实现方法
- 下一篇:可视电话呼叫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