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醇基汽油缓蚀、防溶胀、防腐蚀的添加剂聚合物及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22435.5 | 申请日: | 2009-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4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嘉宏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10L1/2383 |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 华 |
| 地址: | 710200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 防溶胀 腐蚀 添加剂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产品使用的外掺剂,具体的说是涉及醇基汽油缓蚀、防溶胀、防腐蚀的添加剂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能源可代替战略政策的实施,人们开始调和不同型号的车用醇基燃料油,由于醇基汽油混合燃料的腐蚀性随醇基的增加而增大,醇基汽油对橡胶部件、塑料部件的溶胀作用比单独的醇或汽油都强,所以使醇基汽油的推广应用受到局限性,在人们实验过的许多无机盐类化合物及有机胺硼类化合物防溶胀防腐蚀添加剂中,烷基酰胺硼类化合物是品质最好的防溶胀防腐蚀添加剂之一,极易溶于醇基汽油,可有效防止醇基汽油对橡胶的溶胀和抑制醇基汽油对金属的腐蚀,并且还有减轻发动机磨损作用。其最大的缺点是加入量大,成本高,而且它还有破坏汽油尾气的净化作用,使得它在使用中存在争议,更重要的是加入后油品若遇到微量水份,有轻微的絮状物产生,长期使用也势必造成絮状物积累,影响油品的燃烧性能。
人们又在研究使用无机盐类化合物作为醇基汽油缓蚀剂---防溶胀防腐蚀添加剂,亚硝酸盐类物质及磷酸盐类物质,有相当好的缓蚀剂作用,但在使用中也受到限制。它的毒性渗透到地下,造成水质污染给人类带来危害。
自2006年颁布新的标准GB17930---2006以来,车用醇基燃料油调合商家,都采取不同的途径以达到汽油新标准的要求。醇基汽油调合的关键问题,是金属部件的腐蚀、橡胶部件的溶胀,塑料部件的老化。加入合适的缓蚀剂,是彻底解决醇基汽油对橡胶件的溶胀和抑制醇基汽油对金属腐蚀的有效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毒、无污染、无特殊异味、添加量少、可有效提高醇基汽油对橡胶的防溶胀及对金属的防腐蚀的醇基汽油缓蚀、防溶胀、防腐蚀的添加剂聚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不含金属离子的添加剂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一种不含重金属醇基汽油缓蚀、防溶胀、防腐蚀的添加剂聚合物,其显著进步在于按质量比包括60份~65份的胺基磷酸酯,7~12份脂肪酸酰胺酯,8份~12份聚丁二酰亚胺,3~5份乙二醇单乙酯,2份~4份氟碳表面活性剂,12份~14份双环烷基酚,。
一种不含重金属醇基汽油缓蚀、防溶胀、防腐蚀的添加剂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A、按质量比称取胺基磷酸酯、双环烷基酚、脂肪酸酰胺酯、聚丁二酰亚胺,乙二醇单乙酯、氟碳表面活性剂,上述胺基磷酸酯含量≥85%;
B、将胺基磷酸酯加入到反应釜内抽真空,其真空充为0.4mpa,抽真空时间为剂加完为止,反应釜升温到75℃~80℃±1℃。
C、再加入双环烷基酚、脂肪酸酰胺酯、聚丁二酰亚胺搅拌40分钟~60分钟,通过冷却器冷却到58℃~65℃;
D、再加入氟碳表面活性剂,搅拌25~30分钟,通过冷却器冷却到28℃~35℃;
E、再加入乙二醇单乙酯搅拌15~20分钟,即成添加剂聚合物。
一种不含重金属醇基汽油缓蚀、防溶胀、防腐蚀的添加剂聚合物,其显著进步在于按质量比包括55份~60份双环烷基酚,10份~12份脂肪酸酰胺酯,12份~15份丁二酰亚胺,13份~15份胺基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3份~5份,4份~8份乙二醇单乙酯。
一种醇基汽油缓蚀、防溶胀、防腐蚀的添加剂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A、按质量比称取双环烷基酚,脂肪酸酰胺酯,聚丁二酰亚胺,胺基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单乙酯;
B、将双环烷基酚,脂肪酸酰胺酯,聚丁二酰亚胺加入到反应釜内抽真空,其真空度为0.4mpa,抽真空时间为上述各剂加完为止,反应釜升温到65℃~70℃±1℃;
C、再加入胺基磷酸酯,开始搅拌40分钟~60分钟,通过冷却器冷却到28℃~35℃;
D、再加入氟碳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单乙酯搅拌28~32分钟,即成添加剂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嘉宏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嘉宏石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2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可控制单弯螺杆弯曲度数的装置
- 下一篇:楼房逃生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