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和预防眼部疾病的保健用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2337.1 | 申请日: | 200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1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周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菊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70;A61K47/44;A61P27/02;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罡 |
地址: | 710061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预防 眼部 疾病 保健用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和预防眼部疾病的保健用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视疲劳,近视等眼部疾病是由于持续近距离视物后,出现的视眼 胀,眼部干涩,灼痛,眼及眼眶酸痛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乏力等 周身不适的一组综合症,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尤其计算机技术的飞 速发展,电视、电脑已进入办公室,家庭和各行各业,使用电脑的人 群也越来越多,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尽的好处,但由于不注意用 眼卫生,也会造成各种眼病的发生,视疲劳,近视等就是最常见的一 种。可导致眼结膜充血,视力下降,眼调节力降低,泪液分泌减少等; 祖国医学认为,视疲劳,近视等眼部疾病多为肝血不足,肝肾阴虚所 致,当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清肝明目为治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组方严谨、配伍科学、疗效显著、 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药物作用,疗程短、见效快、易巩固,并能改善微 循环,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一种缓解和预防眼部疾病的保健用品 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法方案为:
一种缓解和预防眼部疾病的保健用品的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 其重量配比为:
大黄1490-1510份 金银花1490-1510份 菊花90-110份
苦参490-510份 谷精草900-1010份 知母490-510份
莪术90-110份 冰片5-15份。
上述的一种缓解和预防眼部疾病的保健用品的有效成分的原料 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
大黄1500份 金银花1500份 菊花100份
苦参500份 谷精草1000份 知母500份
莪术100份 冰片10份。
上述的一种缓解和预防眼部疾病的保健用品的剂型为贴剂。
上述的一种缓解和预防眼部疾病的保健用品的剂型为贴剂的辅 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
凡士林1600份 羊毛脂100份 蜂蜜100份
尼泊金乙酯3份。
上述的一种缓解和预防眼部疾病的保健用品的剂型为贴剂的制 备方法为:
菊花、莪术低温干燥,粉碎,过筛使成细粉,再取蜂蜜加热炼制 成老蜜,待温度降至50~80℃左右时,加入上述细粉搅拌,混匀, 制成蜜膏备用,冰片,尼泊金乙酯加乙醇适量溶解,收集溶液备用大 黄,金银花,谷精草,苦参,知母加5~10倍量水煎煮两次,煎煮分 别为0.5~3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1.0~2.0(60℃测) 的浸膏,凡士林、羊毛脂加热融熔,在不断同方向搅拌下,缓缓加入 上述浸膏,继续搅拌,混匀,待温度降至30~60℃左右时,再加入 上述蜜膏和溶液,搅拌,混匀,制成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
本发明以天然中草药为原料,无毒副作用,有抗炎、镇痛及改善 微循环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现代临床经验,参考历代医古文献及资料研究,结合 长期临床实践及初步临床研究病例对配方中八味药性进行下列详述:
1、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 及茎。
性味:苦,寒。
性能特点:泻火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 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 痛腹痛,痈肿疔疮,淤血闭经,跌打损伤等。
2、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性味:甘,寒。
性能特点: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 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3、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甘、苦、微寒。
性能特点: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4、谷精草: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性味:辛,甘,平。
性能特点: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 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5、苦参: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性味:苦,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菊彦,未经周菊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2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