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锚式双冲洗过滤杂质筛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9930.0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9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芳;刘贵临;邓晓敏;陈勇;陈爱霞;何欢;刘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景斌 |
主分类号: | E21B43/08 | 分类号: | E21B43/08;E21B4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锚式双 冲洗 过滤 杂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锚式双冲洗过滤杂质筛管。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开采用的筛管是在一根钢管,外侧制多个直径8-10毫米孔眼,它是流体进出的通道。但是,在机械采油中,由于需要热洗,盛热洗水罐内、输水管道中有泥沙等杂质,油井采出液体中污水会结垢腐蚀油、套管,产生铁锈垢杂质,这些杂质会随着热洗井水经过筛管进入抽油泵内,磨损泵的活塞、进出阀,或者卡住进出阀,使泵减产或不出油。经过调查统计每热洗1000井次,就会有3口油井发生不出油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一种气锚式双冲洗过滤杂质筛管,解决杂质随着热洗井水经过筛管进入抽油泵内,磨损泵的活塞、进出阀,或者卡住进出阀,使抽油泵减产或不出油的问题,同时有气锚脱气的功能。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气锚式双冲洗过滤杂质筛管由上接头1、中心管2、绕丝筛管3、外过滤管4、筛缝5、槽6、槽口7、堵板8、下接头9组成。中心管2是圆筒状的钢管,上头与上接头1下部内侧连接,底部制多个槽6,底面用堵板8封堵,绕丝筛管3是市售的产品,由一道道钢丝缠绕焊接在骨架上,钢丝之间有缝隙,绕丝筛管3套装在内中心管上。外过滤管4是圆筒状的钢管,上部制多个槽口(7),槽口(7)槽长*宽100-140*4-6-mm可将较大颗粒杂质过滤掉,洗井时热洗水先经过槽口7进入外过滤管内,将较大的杂质颗粒过滤,水流由外过滤管与绕丝筛管向下流,部分经筛缝5流进绕丝筛管与中心管2之间并向下继续流动,热洗水流动过程中就冲刷了两筛面,使杂质不易沉积在筛面上,达到双过滤、双清洗,使不会堵塞筛缝。再经过中心管下端的槽6进入中心管内后进入泵内,达到细微杂质都不进泵,保护抽油泵免受杂质磨损害。在油井生产中,采出的石油中的天然气进入外过滤管内,由于外过滤管直径大的扩散作用,天然气与石油分离并上浮到内过滤管上部,内过滤管上部没有割缝,天然气经过外过滤管斜的孔眼进入套管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1.实现了杂质自地层、地面、井筒全过滤,过滤效果佳,特殊的筛面清洗流道设计使筛管不易堵塞,提高热洗质量,减少杂质进泵造成的泵故障,多采石油。2、可减少气体影响,提高泵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气锚式双冲洗过滤杂质筛管的组装示意图;
气锚式双冲洗过滤杂质筛管由上接头(1)、中心管(2)、绕丝筛管(3)、外过滤管(4)、筛缝(5)、槽(6)、槽口(7)、堵板(8)、下接头(9)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气锚式双冲洗过滤杂质筛管上端是上接头(1)是圆环状钢筒体,上端制内螺纹连接抽油泵下部油管,下端制外、内螺纹连接外过滤管(4)、中心管(2)内、外螺纹。中心管(2)是圆筒状的钢管,上端制外螺纹与上接头(1)下部内侧内螺纹连接,中心管(2)底部制多个槽(6),槽(6)槽的长*宽80-100*20-40mm,底面用堵板(8)封堵,堵板(8)是板状体,起封堵作用。堵板(8)与下接头端面距离30-50mm。绕丝筛管(3)是市售的产品,由一道道三角形钢丝缠绕焊接在骨架上,钢丝之间是筛缝(5),筛缝(5)缝隙在0.3-0.5mm,绕丝筛管(3)套装在中心管上。外过滤管(4)是圆筒状的钢管,上端制多排槽口(7),槽口(7)槽的长*宽140*6mm。两端内侧制内螺纹分别与上下接头外螺纹连接。下接头(9)是圆环状钢筒体,上端制外螺纹,下端制外螺纹连接下部油管。上下部接头(1)、(9)属连接件。洗井时热洗水先经过槽口(7)进入外过滤管(3)内,将较大的杂质颗粒过滤,再经过割缝(4)进入内过滤管(5),将细微杂质过滤后进入泵内,达到杂质不进泵,保护抽油泵。
连接方式:将绕丝筛管固定在中心管外侧,中心管连接在上接头下端,上、下接头两端与外过滤管连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景斌,未经刘景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9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